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䴉

(動物名)

鎖定
聖䴉是䴉科白䴉屬鳥類。頭、頸黑色,身體白色,初級和次級飛羽尖端黑色。喙長且厚、黑色下彎,跗蹠與趾黑色。下背部有大量黑色紗狀裝飾羽,翼下裸露皮膚紅色,體側有時帶黃褐色。亞成鳥的頭、頸有羽毛,斑駁黑色帶有白色縱紋,三級飛羽棕黑色。 [2]  共分化為7個亞種。 [10] 
聖䴉主要分佈於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伊拉克等地,夏季棲於沼澤濕地和山溪邊,冬季常棲息在鹽土沼澤地和多蘆葦的水區。性温馴,在野外濕地或籠養環境中步行時舉步緩慢,休息時常一隻腳站立,呈金雞獨立狀;單獨或成小羣活動,性不多疑;飛行速度緩慢,並多在晨昏時圍繞蘆葦上空翱翔。主要食物有貝類、小魚及水生昆蟲等。在非洲3-8月份繁殖,伊拉克4-5月,每窩產卵1-5枚,卵為雜有藍色或深紅斑點的暗白色,呈略圓或橢圓形,質感粗糙,孵卵期約28天,孵出後的44-48天即可獨立活動,壽命可達20年。 [2]  [8] 
聖䴉會被古埃及人當作聖物悉心飼養,還會被製成木乃伊,成為托特的象徵。 [9]  2012年,聖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中屬於無危物種(LC)。 [4] 
中文名
聖䴉
拉丁學名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別    名
埃及聖䴉
埃及聖朱鷺
埃及聖鷺
外文名
Sacred Ib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鸛形目
䴉科
白䴉屬
聖䴉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1790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4] 

聖䴉形態特徵

聖䴉
聖䴉(19張)
純白和污白的羽毛覆蓋了身體的大部分。各有一簇藍黑色羽毛自兩側肩胛延伸到短方形的尾部。飛羽白色,翼端深藍綠色。脖長,頭部發禿且顯暗灰黑色。虹膜棕色,眼圈深紅色。喙長而厚,黑色下彎。鼻孔呈狹縫形。胸側及後翅的裸露皮膚呈紅色。腿黑色,雜有少許紅色。該種的羽毛無季節性變化,也無雌雄異體特徵,只是雄性比雌性稍大。 [2] 
亞成鳥的頭、頸有羽毛,為斑駁黑(或白)色雜有白(或黑)色縱紋。肩羽綠褐色,外側初級飛羽和初級覆羽顏色更深。翅下覆羽具深色條紋。尾白色雜有棕色羽緣。 [2] 
大小量度(成鳥):嘴峯17.6;翼長392~408;尾長157~170;跗蹠104.3~107.7(單位:毫米)
有3亞種,指名亞種虹膜暗紅色(其他亞種虹膜為白色至淺藍色),飛行時飛羽後緣黑色(其他亞種則為白色)。 [3] 

聖䴉近種區別

常與近似種黑頭白䴉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發生混淆。聖䴉成鳥頭與頸部黑色,尾巴飾羽黑色。黑頭白䴉成鳥的頭與頸部上部黑色,尾巴飾羽灰色。黑頭白䴉僅初級飛羽尖端有少量黑色,聖䴉停棲時翼緣的黑色則十分明顯。聖䴉亞成鳥的頭部與頸部有羽毛覆蓋,黑色有斑駁白紋,雙翼下方裸露皮膚紅色。黑頭白䴉亞成鳥頭部與頸部近黑色羽毛覆蓋,前頸白色,雙翼下方裸露皮膚黑色。 [3] 

聖䴉棲息環境

棲地選擇廣闊,但通常在靠近河流、溪流和海岸線的地方。雖然原產地在亞熱帶和熱帶,但一些温帶地區也有引入。常築巢於岩石海島。也適應城鎮和農村的生活。 [2] 

聖䴉生活習性

野外覓食
野外覓食(4張)
會聚羣棲息,有多達300只一同棲息的記錄。覓食範圍廣闊,有可能向覓食點和繁殖地進行季節性遷徙。 [2] 
食物主要是大型直翅目的昆蟲、小型脊椎動物、水生的甲蟲甲殼類、貝類、魚蝦、鳥蛋、雛鳥根莖、種子等。常成羣一起覓食,一邊緩慢移動一邊取食。會啄取地面的食物,也會以喙挖掘泥地深層的食物。 [3] 
鳴叫:平時較沉靜的鳥,繁殖季鳴音繁多,對抗時兩性會發出各種尖叫、呻吟和呼哧呼哧聲,有些聲音被描述為“whoot~whoot~whoot~whooeeoh”或“pyuk~pyuk~pek~pek~peuk”。雌鳥築好巢後發一系列“whaank”噪聲,吸引雄鳥去交配。成鳥發“turrooh”或“keerrooh”聲召喚幼鳥回巢,成鳥若發高音調的“chrreeee~chree~ah~chreeee”聲,則表示召喚幼鳥回家吃飯。飛行中它們也會“呱呱”大叫。
天敵:成鳥軀體龐大,不易受其他動物襲擊,未成鳥雖由親鳥精心撫育,但可能受大型猛禽攻擊。 [2] 

聖䴉分佈範圍

大量分佈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伊拉克東南部。 [2] 
原產地: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乍得、科摩羅、剛果、吉布提、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伊朗、伊拉克、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
已絕跡地:埃及 [4] 
引入地區:巴林、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中國台灣和加那利羣島(屬圈養逃逸羣體,野外繁殖成功)。
迷鳥分佈地: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科威特、阿曼、沙特阿拉伯。 [4] 

聖䴉繁殖方式

聖䴉育幼
聖䴉育幼(2張)
形成季節性的“一夫一妻”配對。繁殖季結成大型鳥巢羣。大量雄鳥選定好自己的位置,並建立配對區域,區域內的雄鳥翅膀下指,尾羽張開。隨後幾天雌鳥陸續到達,更多雄鳥也接踵而至。新到的雄鳥會進入其他雄鳥已建好的配對區,彼此展開競爭。雄鳥打鬥中用嘴互擊併發出尖鋭的叫聲。雌鳥對雄鳥和它們的配對區進行選擇,滿意則結為夫妻。一旦配對關係形成,雌雄雙方一同遷至配對區附近由雌鳥選定的築巢地。在築巢地,兩性和鄰居間的打鬥行為也可能發生,打鬥雙方通常低着頭,伸開翅膀,長喙指向對手,雙方動作保持一致,隨後喙向上指着互相觸碰,併發出叫聲。
配對夫妻在築巢地交配,交配時雌性蹲伏着以便雄性跨坐。雄性可能搖着雌性的長喙左右擺動。交配後雙方又呈現另一種站姿,用嘴各自梳理羽毛。 [2] 
該鳥在非洲3~8月份繁殖,伊拉克在4~5月。每窩產卵1~5枚(平均2枚),卵為雜有藍色或深紅斑點的暗白色,呈略圓或橢圓形,質感粗糙,大小為4.3×6.3釐米。孵卵期約28天,由雌雄親鳥輪流孵育,每隔24小時至少輪換一次,雛鳥孵出後的頭7~10天,起碼有1只親鳥要全天留巢守護,親鳥每天給雛鳥多次餵食半反芻食物,直到它們能離巢活動為止。雛鳥35~40天羽毛豐滿,羽毛長成後不久(孵出後的44~48天)即可獨立活動。該鳥壽命可達20年。
聖䴉只餵養它們的親生骨肉。親鳥回巢餵食幼鳥時發一聲短的“keerooh”音,幼鳥確認是父母的召喚,會跑、跳或飛向親鳥乞食,若是其他家的幼鳥跑來,它們會進行驅逐。幼鳥能夠飛行時,會圍着巢羣區轉圈,等待親鳥回來餵食,甚或在被餵食前追逐親鳥盤旋。 [2] 

聖䴉亞種分化

聖䴉(3亞種)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聖䴉指名亞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aethiopicus
Latham,1790
2
聖䴉馬達加斯加亞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bernieri
Bonaparte,1855
3
聖䴉阿爾達布拉島亞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abbotti
Ridgway,1893
注:表格信息來源參考。 [5] 

聖䴉保護現狀

聖䴉保護級別

列入《非洲-歐亞大陸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4] 

聖䴉種羣現狀

成體數量約200,000~450,000只(2012年,國際鳥盟)。種羣處於下降趨勢。 [4] 
該鳥在原產地尚無生存威脅,在歐洲也未列為保護鳥類。該鳥的引入可能威脅到當地保護鳥類的生存,已引起當地鳥類保護人士的關注。 [2] 
由於捕獵和干擾,阿爾達布拉羣島的種羣已出現下降(delHoyoetal.1992)。 [4] 

聖䴉學名由來

Threskiornis是希臘文threskos和ornis的合併字,前者是信仰虔誠的意思,後者指鳥類,古代埃及人認為該屬的鳥是神聖的。aethiopica指埃及以南的非洲地區。 [3] 

聖䴉相關文化

聖䴉衍變的托特形象
聖䴉衍變的托特形象(3張)
在古代埃及,聖䴉倍受尊崇,且會被製成木乃伊,成為托特的象徵。希羅多德老普林尼都指聖䴉可以對抗蛇。另亦有指只要將聖䴉作為祭牲,就可以殺死帶來瘟疫的蒼蠅。 [6] 
早在公元前5000至前4000年左右的史前新石器時代,埃及人已將它尊為當地族羣的圖騰。隨着埃及進入文明時代,公元前3100年左右,早期城市——“諾姆”(Nome)開始出現,聖䴉成為第十五諾姆的城市標誌與守護神,“聖䴉諾姆”的名稱由此而來。至中王國時期,聖䴉崇拜呈現出崇拜人羣結構日漸多元化的趨勢。聖䴉開始被人們認定為埃及象形文字的創造者,並因此引申為書吏的保護神。此外,聖䴉在中王國時期逐漸被人格化,形象由單一的聖䴉演變為䴉頭人身的托特神(Thoth),以手持筆和調色板的書吏形象出現。中王國之後的第二中間期是中央政權崩潰地方勢力擴張的時期。新王國時期聖䴉崇拜之風日盛。法老在聖䴉崇拜中心——赫爾摩波利斯城(Hermopolis)興建了大規模的神廟用於供奉和崇拜聖䴉。值得一提的是,新王國十八王朝時期埃及語詞彙中的聖䴉符號(Dhwtj)第一次出現在法老王名中。更為重要的是,十八王朝先後共有四位法老的王名中出現了聖䴉符號,反映出聖䴉崇拜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力。后王朝時期人們對聖䴉的宗教崇拜熱情仍未減退,這段時間出現了大量聖䴉青銅雕像。波士頓美術館所藏的一尊二十六王朝時期青銅雕像(館藏編號1994.234)反映的是一位祭司向聖䴉獻祭的場景,雕像中聖䴉的體型遠大於祭司,祭司在獻祭時只能保持仰望姿態,這種不對稱式的比例構造恰是那時埃及人虔誠崇拜聖䴉心態的真實寫照。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