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鼠

(中國神話傳説中的異獸)

鎖定
耳鼠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異獸,如鼠,兔頭,能以尾飛,其説始見於先秦。《山海經》有云:耳鼠,獸,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食之不採,又可以御百毒。
中文名
耳鼠
出現時期
先秦
分    佈
東陸各州(九州)
毛    色
純白到純黑(九州)
出    處
《山海經》
屬    性
中國神話傳説中的異獸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丹燻之山,其上多樗(chū)柏,其草多韭薤(xié),多丹雘。燻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tù)首麋身,其音如嗥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月採〉 (cǎi),又可以御百毒。 [1-2] 
譯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丹燻山,山上有很多臭椿樹柏樹,山中的草多為韭菜和薤菜,山中還有很多可用作顏料的丹雘。燻水發源於此,向西流入棠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它的形狀似老鼠,長着子一樣的腦袋麋鹿一樣的身體,發出的聲音與狗的吠聲相似,憑藉(自己的)尾巴飛行,這種獸名叫耳鼠,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肚子脹大的病,還可以抵禦百毒侵害。
郭璞《耳鼠》: “蹠實以足,排虛以羽,翹尾飜飛,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參考資料
  • 1.    和興文化編. 山海經 青少年品讀國學精萃[M]. 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4.04.53.
  • 2.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