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形范特西蟲

鎖定
耳形范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昆蟲名稱,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體長約4釐米,長相奇特。 [1-2] 
2020年11月25日報道,孫智新把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耳形范特西蟲。 [1] 
中文名
耳形范特西蟲
拉丁學名
Phantaspis auritus gen. et sp. nov.
別    名
Phantaspis aurit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三葉蟲綱
褶頰三葉蟲目
未明
范特西蟲屬
耳形范特西蟲

耳形范特西蟲物種學史

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峯,但相比較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羣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儘管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但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着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峯。
褶頰蟲類(ptychopariids)是寒武紀中期最繁盛的三葉蟲類羣,也是眾所周知的“保守”類羣,其大同小異的形態困擾了許多三葉蟲學者。相比較尾部,頭部在三葉蟲演化過程中更為保守,因此在寒武紀早中期的褶頰蟲類中,頭部特化的例子極為稀缺。而在這些屈指可數的例子中,褶頰蟲類頭部特化的展現方式也非常單調,主要以頭蓋的前邊緣加厚並伸出一根或數根長刺為特徵。 [3] 

耳形范特西蟲研究進展

2020年11月25日報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耳形范特西蟲。 [1] 

耳形范特西蟲形態特徵

耳形范特西蟲體長約4釐米,長相奇特。它的頭部狹長,長度接近身體總長的一半。頭殼前端兩側向前延伸,中間則有一個明顯的凹口,這使得它的頭殼形狀,特別像一對兔子耳朵。 [2] 
范特西蟲具有一個狹長的頭部,其長度接近背殼總長度的一半;鞍前區向前誇張的延長,中部有一個明顯的凹口,使得頭蓋前部形似一對“兔子耳朵”;由於特殊的頭蓋形態,活動頰也特化成側邊緣平直的砍刀狀。這些特徵及其特殊的眼脊和頭鞍特徵,使范特西蟲明顯不同於同時期的任何其他三葉蟲屬,成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的又一新成員,同時也成為褶頰蟲家族中罕見的頭部特化類羣;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新物種也為寒武紀中期三葉蟲的頭部特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例子。 [3] 
范特西蟲的鞍前區特化代表了一種新的三葉蟲頭部特化方式,此方式不但不同於同時期其他三葉蟲的前邊緣特化,而且在整個三葉蟲演化歷史中也未再重複出現。這表明,除了普遍存在於寒武紀之後(post-Cambrian)的形態特化類型外,寒武紀三葉蟲還可能演化出了其他不同的適應性特化類型。 [3] 
儘管許多三葉蟲的頭部特化都與其挖掘沉積物的生活習性相聯繫,但范特西蟲的特徵卻並不完全吻合。由於一般用於加固頭蓋的前邊緣結構在范特西蟲中已經退化,而且不規則形狀的力學性質也並不比半圓形更穩固,這表明范特西蟲特化的頭蓋並不堅固。並且與同層的其他三葉蟲相比,大部分范特西蟲頭蓋化石的前部已經破損折斷,也進一步印證其頭蓋的堅固程度甚至不如正常三葉蟲的半圓形頭蓋的認識。因此范特西蟲獨特的外形可能與捕食、迷惑天敵等其他因素有關。除此之外,通過個體發育標本發現,范特西蟲發展和穩定的頭部輪廓與其成年期初期較為吻合,這也暗示了這種特化可能也與性選擇有關係,而非僅僅受生活策略的影響。 [3] 
范特西蟲復原圖 范特西蟲復原圖 [1]

耳形范特西蟲名稱介紹

“耳形范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是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以及周杰倫的專輯《范特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