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姓

鎖定
老姓,中國較罕見的姓氏。春秋宋國有老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詳,為嘉靖時期舉人。
遼寧清原,廣東佛山、新會、高要乳源懷集鬱南羅定,廣西桂林平樂縣,香港、澳門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傈僳族等有此姓
老姓與田、布、雞並列廣東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
中文名
老姓
簡    述
罕見姓氏
分佈地區
遼寧清原,廣東佛山等
老姓人物
老佐;老聃;老麻

目錄

老姓來源

1.源於顓頊帝。關於少見的老姓的來源,《風俗通》記載:“顓頊子老童之後。”
2.源於子姓。《姓氏急就篇·上》記載:“宋戴公五世孫老佐。”《左傳》:宋有老佐
3.源於彭姓。《論語老彭,即彭祖也。
4.源於偃姓,老聃之後。’”

老姓姓氏簡介

滿洲八旗姓 滿洲八旗姓
罕見姓氏。遼寧清原,廣東新會、高要、乳源,廣西平樂等地有分佈。漢族、傈僳族有此姓
這種説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説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 [1]  郭沫若認為:“老子就是老聃,本是秦以前人的定論,《莊子》《呂氏春秋》《韓非子》都是絕好的證明。”
唐蘭明確地説明
滿洲八旗姓 滿洲八旗姓
老子並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馬敍倫、陳獨秀等人同意唐蘭之説。高亨對此説有進一步的考證,他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説:"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3〕
依高亨等人的説法
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高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有説服力。 考索以上李姓起源的幾種説法,概而論之,筆者認為:《北史李延壽《傳序》和《新唐書·宗室世系》所記李姓源於嬴姓之説,雖載入正史,流傳甚廣,幾為定論,現在許多新編姓氏書籍多采此説,但是,一則因為食木子得生傳説離奇,老子之前人物如李利貞等人未見史載,言之無據,且以後證前,以近證遠,以神話傳説證史,不夠嚴謹;二則因為此説起於唐代,有為李唐宗室抬高門第,強為攀附,主觀臆測的成份,可信度不高。老子自指李樹為姓之説純系傳説,乃道教神化老子之所為,不為信史。李樹圖騰説證據不足。相比而論,筆者贊同高亨等人所論李姓源於老姓之説,此説以大量音韻訓詁為據,持之有故,所論甚詳,且可與虎圖騰説相結合,以民俗學為立論基礎,更為可信。據此,筆者以為:老子姓老,名老聃(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等),字伯陽。又以虎圖騰為號,名李耳,李姓可能源於老姓,其後裔以祖名為姓,為李氏
但此學説的依據為老子姓李名耳,仔細考證後發現此説來源於《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中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並且最後寫到“李耳無為自化,清淨自正”,這段文字尤其是最後關於李耳的記載現在看來十分突兀,並且考慮到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三個老子,《史記》有很多章節為後人所續,唐代皇帝封老子為玄元皇帝並且唐代治史的風氣是以皇帝為導向而篡改歷史的史實,那麼此學説依據的老子姓李名耳就存在有很大的疑點,並且老子姓李名耳在先秦文獻沒有一絲痕跡,似仔細推敲似乎是一個政治人物,應當是後人出於某種目的的假託。所以此學説雖然在史學界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史實,故此,此學説的可信度也就降低。
在先秦文獻的《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等中皆言老子為老聃。郭沫若曾指出:“老子就是老聃,本是秦以前人的定論,《莊子》《呂氏春秋》《韓非子》都是絕好的證明。”而關於老子名為李耳只見於之後的《史記》以及道書列仙傳》。在《史記》原文中提到了三個老子,但在文章末尾卻又言之鑿鑿地”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本就前後矛盾。且”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這句話是對老子主張的高度總結,老子主張“聖人之治” [2]  ,其主張是其理想中的聖人” [2]  對現實中統治者的勸誡,主張對象並不具有普適性,不可能是上文的世之學者,明顯是弄錯了對象,故而其出現本就突兀並且與上文又不契合,似應為後人所續。由此可見老子本名應當是老聃,老君、老子是對其的一種尊稱,而李耳是後人追補。此外《史記》作為官史起初並未對外公佈,從西漢開始就多有刪節散佚,有很多章節也係為後人所續。唐朝從唐太宗時就有修改史籍的行為,從高宗時便把李耳奉為玄元皇帝,關於老子身世的傳説在唐朝也出現有多個版本。故基於歷史史實,老子真名應為老聃,而不是唐朝皇帝所追認的李耳。
以下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相關記載: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老姓雜談
滿族老姓 在中山市內,老姓被認為是稀少的姓氏。粵語老與魯同音,大多誤以為老姓即是魯姓,因近代魯迅之名太深入人心、古代魯班是為木作技藝之鼻祖。但兩位先賢幷不姓魯,魯迅本姓周,名樹人;魯班姓公輸,名班。中山市內姓魯之人比姓老的還少。也有人把老姓寫成佬,因為中國少數民族仡佬族仫佬族,間中有人問我姓老是不是少數民族之姓,亦非也。只不過歷代王公貴胄、將相名士,姓老者少之又少;近代官員部委、先進標兵,報刊登載中姓老之人實屬罕見。難怪當人們聽到姓老的,都流露出一種奇異的目光。 老姓是中原古老姓氏,屬雁門郡。宋代以後老姓之人在珠三角一帶以南海、佛山順德居住為多,廣州也有。老姓最集中的,要數南海沙頭鎮“細老村”(附近原本還有“大老村”),全村數十户原居民基本姓老。順德北海鄉老姓和上直鄉老姓與他們有同宗之源,我祖籍是上直鄉的。傳説佛山開埠之始的四大姓為隹、田、布、老,只是老姓日漸衰微罷了。韶關南雄珠璣巷也找不到南方老姓的根源。 説法不是沒有因由:
其一
古代諸子百家中的稱謂,大多數以姓冠稱,諸如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莊子姓莊,墨子姓墨,韓非子姓韓非……推而廣之,老子是姓老的了。
其二
傳説中老子也曾姓老,神話中説老子脱胎於上古玄妙王未婚女兒的體內,懷孕81年才出生,老子在孃胎裏待的時間太長了,出生時就已鬚眉皆白,完全是一個美髯老者的形象,耳朵特別長,垂在肩上,人們稱他叫老聃。老子母親扶着李樹從右肋下誕出老子的,於是以李為姓,取名李耳(音李兒,李樹下的兒子)。據考證,歷史上老子確有其人,稱老聃(先秦文獻《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戰國策》《孔子家語》等記載),是殷商、周朝著名的哲學家,學問淵博的學者,被商天子任命為守藏室之官,周天子任命為柱下史之官,前後任職99年,後辭官歸隱,活了近200歲,着有《道德經》五千言流傳至今。老子被奉為道家始祖,稱“太上老君”,位列道教天尊“三清”仙階,稱“太清道德天尊”。 中山市姓老之人,按《中山市志》(1990年版)登載,共72人,石岐周邊地區佔半數。1995年出版的中山市電話號簿,三分之二鎮區沒有姓老的。又按《中山市志》的姓氏人數排列,全市常住人口共有502個姓氏,老姓排在第161位,魯姓排在第182位,全市不足10人的姓氏有259個,老姓幷非是人數最少的姓氏。聽説在台灣,姓老的人不是少數,經常可以碰到年紀輕輕的“老先生”、“老小姐”哩!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