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翰林院修撰

鎖定
官名,從六品,主要職責為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
中文名
翰林院修撰
外文名
hannin compiling
機構職能
掌修實錄
相關人物
王艮

翰林院修撰歷史資料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書機構,各個皇朝的翰林院的組織機構和作用大同小異。而翰林本身,也和現代的秘書一樣,他的作用和權力,因領導對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別。
唐代史館有修撰,掌修國史的官臣,宋實錄院修撰官掌修實錄,遼國史院與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第一甲第一名進士。一般於殿試揭曉後,第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參閲《新唐書·百官志二》《清文獻通考·職官七》。
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授予翰林院檢討,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
以清代而定,會試每三年在京都舉行一次,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取得第一名的考生,由皇帝欽定,即“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 [1] 
這頭三名合稱為“一甲進士”,可以得到皇帝賜的“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可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可賜“同進士出身”的頭銜。但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官職,相當於地區任職級別;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相當於縣長之職,是個地地道道的“芝麻官”。其餘進士經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授予“翰林院檢討”,從七品官職,相當於副處職級別。“修撰”一職,是個掌修實錄、會要的官稱 [1] 

翰林院修撰代表人物

王艮(1368年~1402年)、字敬止、號止齋,江西吉水人帶源人[1]。明建文二年進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