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翠蔓

鎖定
翠蔓,漢語詞語,讀音cuì wàn,源自唐朝詩人柳宗元《小石潭記》。
中文名
翠蔓
源    自
《小石潭記》
詩    人
柳宗元
朝    代
唐朝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裏對此感到高興 。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看到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個潭底是一整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