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勇軍進行曲

(2023年廖向紅執導的歌劇)

鎖定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廖向紅執導,遊暐之編劇,孫礫、李新宇、餘楊、於浩磊、陳朝賓等主演的民族歌劇,於2023年12月15日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3] 
該劇講述了田漢、聶耳等進步青年參與、見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過程,“用筆做刀槍”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羣像故事 [3] 
2024年7月5日至6日,《義勇軍進行曲》亮相國家大劇院。 [9] 
中文名
義勇軍進行曲
演出地點
上海大劇院
類    型
民族歌劇
主    演
孫礫
李新宇
主    演
餘楊
於浩磊
陳朝賓
導    演
廖向紅
首演時間
2023年12月15日

義勇軍進行曲劇情簡介

該劇以紀實文學作品《起來——〈風雲兒女〉電影攝製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為文獻依據,藝術化謳歌那個“風雲時代”及其湧現的“風雲人物”,演繹“風雲兒女”。
該劇講述的不僅僅是田漢、聶耳、夏衍、司徒慧敏、許幸之這些進步青年參與、親歷、見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過程,更要塑造以他們為代表、“用筆做刀槍”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羣像 [1] 

義勇軍進行曲演職員表

義勇軍進行曲演員表

角色 演員
田漢 孫礫
聶耳 李新宇
夏衍 餘楊
司徒慧敏 於浩磊
許幸之 陳朝賓
王人美 宋倩
司徒母親 王瀟希
曉月 肖昕怡
白山 伍洲
特務頭目 陶闊

義勇軍進行曲職員表

導演 廖向紅
編劇 遊暐之
服裝設計 徐家華
燈光 任冬生
展開
舞美設計
丁丁
作曲家
孟衞東
以上參考資料 [2]  [5] 

義勇軍進行曲幕後製作

創作過程
該劇以紀實文學作品《起來——〈風雲兒女〉電影攝製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為文獻依據。編劇遊暐之在海量史料研讀與實地採風後,僅花五天時間便將歌劇劇本初稿一氣呵成,截止2023年10月1日已完成九稿 [4] 
舞台設計
舞美設計師丁丁以幕布模擬“風雲”,表達意象的同時,將舞台空間按不同需求分隔,配合導演舞台調度;結合劇中電影拍攝的故事將舞台變為一個巨大的片場,利用大量軌道移動舞台,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絲滑換景 [5] 
服裝造型
設計師徐家華從廣州選料,以1930年代老上海的服飾潮流為基礎設計;買辦、職員、小販等羣眾演員,服裝造型要強化他們的身份特徵;具有象徵意義的羣像服裝,以潑墨的形式來展現風雲變幻的時代,每一件都由手工染色,件件不同 [5] 
表現形式
該劇以戲中戲的方式,藝術化再現電影《風雲兒女》的拍攝情景。在服裝、化妝的造型處理上遵循歷史真實、生活真實,以人物的思想、性格、職業特徵等為依據,演繹“風雲時代”下的“風雲兒女” [3] 
製作單位
製作單位 [4] 
上海市委宣傳部
中共徐彙區委宣傳部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
上海歌劇院
徐彙區文化和旅遊局

義勇軍進行曲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
演出場所
2023年12月15日至17日
上海大劇院
2024年1月24日至25日
上海市浦東新區羣眾藝術館東·劇場
2024年3月5日至8日
上海歌劇院 [8] 
2024年7月5日至6日
國家大劇院
以上資料參考 [3]  [5]  [9] 

義勇軍進行曲作品評價

該劇以“虛實相生”的手法,藝術地還原了國歌創作的重要歷程。廖向紅導演團隊,在舞台上模擬佈置出老藝華、老電通片場。雖然可用素材繁多,但卻只精選出兩段“戲中戲”即兩部電影的攝製實況,一是田漢自編自導影片《民族生存》,一是許幸之導演的影片《風雲兒女》。天幕上的影像和舞台中的表演,同步互動交集感應,好比是“特寫”鏡頭與“全景”畫面,和諧統一相輔相成,視覺效果相當神奇而美觀。最能給人帶來審美體驗的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過程的舞台呈現,聶耳在亭子間裏用小提琴構思試音,田漢在鐵窗下誦讀“軍歌”的文辭。接下來場景變換,漂泊異鄉的作曲家在寓所奮筆譜寫,身陷囹圄的劇作家在牢房感懷遙思,舞台的空間分割,非常合乎歌劇本體的戲劇邏輯,兩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由此產生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優秀的二度創作者是這部新創歌劇首演成功的有力保證。無論男中音歌唱家孫礫領銜的田漢,還是青年男高音李新宇擔綱的聶耳,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高度符合觀眾對歷史人物的想象與期待。宋倩飾演的王人美,形神兼備聲情並茂;夏衍、司徒慧敏和許幸之、司徒媽媽等演員表現不俗可圈可點。而青年女高音肖昕怡飾演的流亡學生曉月,僅有一個唱段,但也給觀眾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全劇合唱篇幅多分量重,《五月的風》優美而抒情,《長城萬里長》崇高又神聖,藝術質量非常接近理想 [6] (《新民晚報》評)

義勇軍進行曲所獲榮譽

2024年3月1日,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4年度資助項目名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