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體歸屬感

鎖定
它和羣體認同感同屬於構成羣體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個人隸屬於或依賴於羣體的需要是一種人類社會性的表現,同時與早期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依戀感有關。由於歸屬於羣體的需要,兒童樂意參與同輩羣體的活動而不願為羣體所排斥或孤立。隨着他們對某一羣體的認同感的發展,就會力求取得某羣體成員的資格,無條件地贊同其目標與決議,維護羣體的榮譽和利益,與損害羣體聲譽的行為作抗爭,關心同伴,願意永遠留在該羣體中。有強烈羣體歸屬感的人以受到羣體讚賞為榮,以受到羣體責罰為恥,並樂於放棄己見而服從羣體決定,還經常表現出一致對外的情緒。 [1] 
中文名
羣體歸屬感
定    義
指個人體驗到自己屬於或應屬於某一羣體成員的意識
所屬學科
教育學
並與羣體內的其他成員在情感上發生共鳴,表現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為以及所屬羣體的特殊的準則,例如,一個士兵在社會上表明自己身份時,總是説我是某個部隊的,到了部隊,則強調自己是某個營的,到了營裏,又表明是某個連的,這種表現部隊、營、連身份的意識,就是歸屬感的一種具體表現。羣體的歸屬感,由於羣體內聚力的高低不同,表現的程度他不同。羣體內聚力越高,取得的成績越大,其成員的歸屬感也就越強烈,並以自己是這個羣體的成員而感到自豪。所以,先進羣體成員的歸屬感比落後羣體成員的歸屬感要強烈。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