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雲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鎖定
羅雲(1900年10月13日—1968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湖南省新邵縣人。1928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曾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一團第一營二連連長,紅三軍團第四師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晉西北新軍保安司令部第一支隊參謀長、第三支隊支隊長、暫編第一師第三十六團團長,八路軍第十八兵站生產科科長,八路軍留守兵團教導第一旅一團副團長、團長,熱河軍區熱北(二十)軍分區副司令員,昭烏達盟(二十)軍分區副司令員、軍事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軍區零陵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湘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湖南軍區衡陽軍分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3]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4] 
1968年11月24日,羅雲同志在廣州逝世,享年68歲。 [4] 
中文名
羅雲
別    名
羅克貴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新邵縣(今漣源市白馬鎮羅家坪社區)
出生日期
1900年10月13日
逝世日期
1968年11月24日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少將(1955年)

羅雲人物生平

羅雲早年經歷

1900年10月13日,羅雲出生於湖南省新邵縣(今漣源市白馬鎮羅家坪社區)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在七兄妹中排行老二,原名羅克貴。羅雲自懂事起就跟着體弱多病的父母下田做事,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但是一家人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12歲時,由於自然災害,家裏交不起地租,父親被地主活活打死,母親也自此一病不起。不滿15歲的大哥只好帶着弟妹們乞討度日,大哥在乞討途中被抓去當兵,慘死在舊軍營中。經歷這兩樁事情後,幼年的羅雲立誓要報仇雪恨。黑暗的世道活活把人逼上絕路,羅雲目睹鄉里的窮苦百姓幾乎同自己的家庭一樣,艱難地在飢寒交迫中掙扎,這種苦難的日子好像永遠都沒有盡頭。 [5]  [8] 
1913年,羅雲侍奉母親睡熟後,躡手躡腳地穿好衣褲,走出房門。他跪在地上向母親磕了三個頭,然後衝出家門,七彎八拐,摸到地主家的場院,放了一把大火,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8] 
1914年,羅雲流浪到長沙。一天,羅雲看到有招兵的,鼓足勇氣前去報名應徵,加入了唐生智的部隊,當了勤務兵。在那個時代,戰火連連,羅雲接着參加了攻佔洛陽、鄭州、開封等多次戰鬥。他在戰鬥的鍛鍊中增長了指揮才幹。 [5] 
1916年春,為反對北洋軍閥政府,湘軍獨立。羅雲所在部隊編入新成立的第二師。不久,彭德懷也投軍到第二師。三年後,彭德懷升為代理連長,秘密在連隊組織“救貧會”,旨在滅地主、救貧農、反對剋扣軍餉。 [8] 
1923年,彭德懷升為營長,羅雲在該營任班長,成為“救貧會”十多名會員之一。此後,羅雲一直追隨彭德懷南征北戰幾十年。 [8] 

羅雲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羅雲在彭德懷的幫助下,被提升為代理連長。後因他性格倔強、脾氣暴躁而得罪上司,由代理連長降為中士班長。 [5] 
1928年,平江起義後,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平江蘇維埃政府,推選彭德懷為紅五軍軍長,滕代遠為黨代表,羅雲任一團一營二連連長,在湘鄂贛邊界開展游擊戰爭。10月,羅雲加入中國共產黨。 [5] 
1930年6月,部隊被編入紅三軍團第一師(師長彭紹輝)。 [5] 
1933年2月12日晚,紅三軍團第一師正在開祝捷大會,突然接到情報:國民黨軍大隊人馬向廣昌圍攻而來,軍團長彭德懷急令一師擔任主攻任務。羅雲主動請戰獲准,立即率全連官兵星夜急奔霹靂山,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帶領連隊官兵從主峯左側突襲,迅速佔領主峯,摧毀敵指揮所。而後,羅雲又率部居高臨下,橫掃殘敵,創造了1個連殲敵500餘人的經典戰例。戰鬥中,羅雲一躍跳出塹壕,身先士卒衝向敵陣。忽然,他左臂被敵人槍彈擊中,鮮血順着衣袖流淌。羅雲咬緊牙關包紮好傷口,繼續率領全連衝鋒陷陣,直到後續部隊趕來接替一師。由於羅雲在霹靂山戰鬥中洞察敵情,指揮有方,機智勇敢,身先士卒,為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立下卓著戰功,其所在連被紅三軍團授予“戰鬥模範連”榮譽稱號,羅雲自己獲“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羅雲曾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參加過中央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和長征。羅雲率領連隊參加攻打于都、安遠安福等縣城的戰鬥,每次都首先登城,被譽為“爬城將軍”。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老虎山戰鬥中,羅雲因作戰勇敢,率領連隊以少勝多,一次殲敵700餘名,被紅四師譽為“模範連長”,紅三軍團授予他“三等紅星獎章”。 [1]  [5] 
1934年10月,羅雲參加了長征。湘江戰役中,在德國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下,紅軍誤入蔣介石精心設計的鐵三角合圍圈。敵人仗着人多勢眾,裝備精良,突入我軍防禦的前沿陣地。這時,紅三團團長沈述清毫不猶豫率領一營迅速反擊,不幸犧牲。接替其指揮的紅四師參謀長杜中吳,當天下午在與敵人反覆爭奪陣地中又不幸以身殉職。不到一天功夫,紅三團相繼失去兩位指揮員,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營長羅雲一躍而起,組織連隊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戰鬥中的羅雲,被一塊飛來的彈片扎入大腿,他咬牙把彈片拔出,大聲吶喊:“為團長報仇!”首先衝出戰壕,戰友們隨之而上,瘋狂的敵人退了潮。經過兩晝夜的血戰,僅紅三團就有400餘名官兵血染湘江,從而使中央紅軍縱隊順利過江。從此,羅雲腿上就留下了一塊湘江戰役的“紀念章”。 [5]  [7] 
1935年1月28日拂曉,土城戰役打響,羅雲所在的部隊和川軍發生遭遇戰,激戰三小時才突破敵陣。中午,敵人預備師趕來增援。突然,一發子彈從羅雲的右腮穿入,從唇部鑽出,瞬間使他失去六顆牙齒,血似噴泉般湧出。羅雲受傷,不能通過説話來指揮戰鬥,便用筆下達命令,臉上是血,手上是血,筆上和紙上皆是血,最後昏倒在血泊中。戰後,羅雲受到軍團長彭德懷的稱讚,胸前又掛上了一枚三等紅星獎章。 [5] 
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甘肅吳起鎮時羅雲繳獲的鼻煙壺 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甘肅吳起鎮時羅雲繳獲的鼻煙壺
1935年9月13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從甘肅邊界出發,繼續北上。16日,羅雲所在先頭部隊紅四團在前進中擊潰國民黨第十四師第六團的阻截。當日下午,逼近甘肅南部的臘子口。臘子口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隘口,是川甘兩省的天險門户,素稱“天險”。隘口兩邊是懸崖絕壁,前面是一條寬30米的臘子河,深約3米,不能徒涉,河上有座橋,是通過臘子口的唯一通路。敵人以一個營扼守隘口,一個營配置在後邊的三角谷地,師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山縣一帶,可隨時增援阻止紅軍通過臘子口。羅雲率二營在臘子口15裏處經過20分鐘的激戰,掃清敵人的前哨陣地,擊潰敵人一個營,繳獲大批麪粉、白糖等戰利品,我軍士氣大振。紅四團決定以六連從正面強攻奪取木橋,以一、二連迂迴隘口守軍側後,兩面夾攻,奪取隘口。入夜,攻擊開始。團政委楊成武指揮六連,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向橋頭猛衝。敵軍居高臨下,憑藉地形和堅固工事使六連幾次猛攻均未奏效,部隊傷亡很大。如果不能迅速拿下臘子口,待到援敵趕到,再打就更困難。楊成武立即召開會議:“一定要攻下臘子口。我們北上的通道只有這條路。過不去,只有退回草地。然後大聲問大家願意回到草地,還是願意拿下臘子口?”下邊的回答鏗鏘有力:“堅決拿下臘子口!”17日凌晨,二營營長羅雲帶領15名紅軍勇士組成的突擊小組,輪番向橋頭守軍展開對攻戰。團長率一、二連從臘子口左側攀上陡壁,迂迴守軍側背,突然發起攻擊。經過激烈戰鬥,守軍腹背受敵,近2個營被殲。拂曉,紅四團終於奪取天險臘子口,繳獲迫擊炮3門、擊潰國民黨新編第十四師第五團兩個營及一、六團各一個營,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打開了通路。在這次戰鬥中,周恩來親臨前線指揮。周恩來從望遠鏡裏看見羅雲左手拿槍,右手拿刀,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向臘子口守敵衝去,殲滅了守橋之敵,接着又攻佔了沿岸的敵碉堡、兵房和倉庫,留下深刻印象。攻佔臘子口的消息,一直傳到毛澤東那裏,“羅鐵頭”的美名由此傳遍全軍,電影《萬水千山》中的羅副營長的原型就是羅雲。長征途中,羅雲腿曾負重傷,拄着枴杖,行動困難,但依然堅持艱苦行軍打仗,勝利到達陝北。 [5]  [7] 

羅雲全面抗戰時期

全面抗戰時期,羅雲曾任晉西北新軍保安司令部第一支隊參謀長、第三支隊支隊長、暫編第一師第三十六團團長,八路軍第十八兵站生產科科長,八路軍留守兵團教導第一旅一團副團長、團長。 [3] 
1937年冬,羅雲任暫編第一師三十六團團長時率部參加晉西北王寨戰鬥,殲敵200餘人,榮立大功一次。 [4] 
1939年,羅雲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5] 
全面抗戰時期的羅雲 全面抗戰時期的羅雲
1944年,羅雲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教導第一旅一團團長。 [4] 
1945年3月4日,抗戰勝利前夕,馬仿鎮攻奪戰中,羅雲手提一柄大刀,把守大門,後續部隊一路奪取電台,切斷敵人的電訊聯繫;一路與敵人逐屋爭奪;另一路沿寨牆奪取四角的地堡,據點刀光閃閃,槍聲、手榴彈爆炸聲、戰士的喊殺聲、敵人的哀叫聲,響成一片。羅雲正在洞口指揮戰鬥,忽見一名日軍光着頭、赤着腳,披着一條破毛巾,手舞一柄明晃晃的軍刀,聲嘶力竭的狂喊着,直奔門口而來,妄圖奪門逃跑。羅雲舉起大刀攔住鬼子的軍刀,用力砍去,刀尖只砍到鬼子的後背。兩名戰士追上去,開槍射中,並與下邊的戰士一齊堵截,將這名日軍活捉,原來正是馬仿鎮據點日軍小隊長鈴木。羅雲指揮這場戰鬥從早晨6點開始,持續到中午1點全部結束。經過7小時激戰,全殲日軍30多名,生俘日軍8名。馬仿鎮戰鬥的勝利,拔掉了日寇苦心經營多年的巢穴,剷除了人民心中的心腹大患。 [5] 

羅雲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的羅雲 解放戰爭時期的羅雲
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羅雲任熱河軍區熱北軍分區(二十)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喻楚傑)。4月,軍區改稱昭烏達盟(二十)軍分區。 [3] 
1946年4月至1949年5月,羅雲任昭烏達盟(二十)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喻楚傑)。 [3] 
1948年,羅雲任昭烏達盟軍分區軍事部部長。 [3] 

羅雲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羅雲曾任湖南軍區零陵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湘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湖南軍區衡陽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3] 
1955年9月,羅雲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4] 
羅雲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63年,羅雲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1] 
羅雲全家福 羅雲全家福
1964年1月,羅雲離休,仍堅持勞動、學習。 [1] 
1968年11月24日,羅雲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68歲。羅雲將軍的輓聯是“身經百戰驅虎豹,艱苦萬般膽未寒;只為人民謀幸福,粉身碎骨也心甘”,真實的描述了他的的一生。同年12月,湖南省軍區政治部追認羅云為革命烈士。 [1] 

羅雲軼事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8月1日建軍節那天,羅雲(時任衡陽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慶祝大會,回到家裏一聲不吭。家裏人與他打招呼,他好像沒聽見,一直很晚才休息。夫人詢問,他才道出事情的原委:八一招待會上,羅雲聽到自己被授予少將軍銜,而全軍其他分區司令員都只授大校軍銜,心裏感到很不安。他對夫人説:“這頂烏紗帽是建立在多少戰友血汗上的,他們長眠在我曾戰鬥過的地方,我這個倖存者已得到了很多榮譽,我年老多病,文化水平低,怎麼還能接受這麼高的軍銜?我請求把自己降為大校。”羅雲的報告沒有被批准。周總理親自批准授予羅雲少將軍銜,中央軍委和國務院認定授予他少將軍銜是當之無愧的。 [6] 

羅雲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4] 

羅雲人物評價

革命戰爭時期,羅雲先後9次負傷,榮立大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因頭部幾次負重傷而大難不死,素有“鐵腦殼”之稱。建國後,羅雲雖然身處高位,但他一貫謙虛謹慎,功高不居功。“永遠艱苦奮鬥,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常常教育身邊工作人員、教育子女的話。他自己穿的衣服、褲子和襪子都是補丁加補丁;辦公室桌上的那台收音機一直伴隨着他十幾年,每天用它收聽國家大事,一直捨不得換。警衞員看不過去,向其夫人提意見,説不要把將軍打扮成叫花子。這話被羅雲知道了,他對警衞員嚴肅地説:“勝利了,永遠不能忘記叫花子!我十幾歲的時候還沒穿過新衣服,現在穿得雖然舊了點,但比我那個時候好多了。”羅雲反對孩子談吃穿,更討厭説假話。每季度他都到學校瞭解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情況,從不用小車接送孩子。他常教育孩子要有理想,為人要正派,要艱苦奮鬥,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説假話。每天下午,他帶領全家老小到小園子裏種菜、澆水,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能力,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且所產菜蔬大部分無償上交食堂。解放後的20多年時間裏,他家一直住着舊式平房,破舊的地板,踩上去都咯吱咯吱響。管理部門編制的修房預算,他總是説太多了,遲遲不同意翻修。60年代困難時期,為減輕國家負擔,他自己養了一頭豬,每天早起晚睡,帶領全家人拔豬草,有時人都累病了。他養的那頭肥豬,在八一建軍節前宰殺了,還分給分區食堂一大半。五十年代初,當時任衡陽軍分區參謀科參謀的蘇萬鵬,因工作需要向司令員羅雲彙報工作,找遍了整個軍分區大院,都不見司令員的影子。蘇參謀到門崗詢問,才瞭解到司令員穿便裝出門多時了。最後,他才在祁陽武裝部找到了羅雲司令員。警衞員着急的説,首長你這樣怎麼行,出了問題怎麼辦?羅雲笑笑説:“這有什麼關係,人家外國首相還夾着皮包上下班了。解放後我住了小校,這樣走走,可以看到辦公室、文件裏看不見的東西。至於安全,這得靠羣眾。你們幾個跟着我行嗎?我是相信人民羣眾的。你們警衞員跟在後面,反而暴露目標,等於告訴人家我就是首長。”為了這件事蘇萬鵬還寫了一文,題目是“司令員丟了”。2016年,為製作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系列節目,記者到衡陽軍分區專程拜訪和採訪已是耄耋之年的羅雲的夫人。她拒絕了軍分區安排的樓房,依然堅持住在當年那棟舊式平房裏,家裏沒有什麼顯眼的裝修,擺放的都是樸素平常的傢俱。羅雲的幾個子女都是普通工人和勞動者,他們説起父親當年“嚴苛”的教誨,依然情動於衷,凜然於神,還表示可以將老家當年父親親手營建的房子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作為紅色教育基地。當年的菜園子依舊在,每年都種植着菜蔬。 [6] 

羅雲故居

羅雲故居位於漣源市白馬鎮孫家橋管理區興隆村。故居是1950年羅雲少將回鄉時所建,紅磚青瓦結構,上下兩層,佔地面積162平方米。現保存較好,略顯老化。屋中仍保存有老式木製傢俱。2022年1月14日,羅雲故居被列入湖南省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9] 
羅雲故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