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運環

鎖定
羅運環,1951年12月22日生,湖北洪湖人。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長(2009-2022)。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2012)、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九、十、十一屆副會長(2010-2023),2023年聘為學術顧問;中國錢幣學會第六屆學術委員(2005-2013)、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第四屆副會長(2020-2024)、湖北省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智庫專家(2020--2023)。 [1] 
曾師從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於省吾先生學習古文字,重視以出土文獻研究歷史與文化。主要從事先秦秦漢史、古文字學及出土文獻、中國地域文化(楚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已出版著作有《楚國八百年》、《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楚國曆史概説》、《荊楚文化》(合著)、《荊楚建制沿革》(合著)、《秦漢韜略》(合著)、《中國經濟通史(第一卷)》(合著)、《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湖北卷》(參著)等十餘部。已發表《甲骨文“山”、“火”辨》、《論乖伯簋的年代及國別》等學術論文百餘篇。主持完成“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楚簡與東周國別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重要項目。 [1] 
中文名
羅運環
出生日期
1951年12月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湖北洪湖
代表作品
《楚國八百年》
職    稱
教授

羅運環研究方向

先秦秦漢史、古文字學及出土文獻、中國地域文化(楚文化)。

羅運環教育和工作經歷

1972-1975 武漢大學歷史系 本科畢業
1980-1981.1 吉林大學古文字師訓班結業
1975-1978 武漢大學歷史系 教師
1978-1992 武漢大學歷史系 講師
1993-2002 武漢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2002-2015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教授、博導
1987-2012 中國古代史教研室 副主任、主任

羅運環主要學術兼職

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2009-2022) 所長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2012) 教授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教授
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九、十、十一屆(2010-2023) 副會長( 現為學術顧問)
中國錢幣學會第六屆(2005.12-2013.2) 學術委員
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第四屆(2020-2024) 副會長
湖北省錢幣學會第三、四、五、六屆(2005-2020)常務理事
湖北文理學院襄陽曆史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2020-2025 副主任
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智庫2019-2023 特聘研究員
湖北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應用智庫(2020-2023) 特聘專家

羅運環講授課程

簡明中國通史(外系課)
楚文化(全校通識課)
中國古代史(本科生)
中國歷史文選(本科生)
“甲骨金文簡牘帛書”(研究生)
“先秦兩漢歷史文化研究”(研究生)
“先秦兩漢史料學”( 研究生)
“中國地域文化研究”(研究生)

羅運環主要項目

楚簡楚帛書斷代研究,湖北省社科研項目(2000-2003)
“鄂”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省委託)。(2008)
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08-2021)
楚簡與東周國別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0-2017)
“荊楚文化傳統與當代湖北倫理秩序建設”(共9個子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4-2022)

羅運環主要學術活動

羅運環學術講座

“楚國八百年興衰史”,“武漢名家論壇”,2012年5月12日第250期。

羅運環學術會議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10月29-31日在武漢大學舉行,由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
“荊楚文化與公民倫理道德禮儀規範建設高層論壇”,2015年12月28-29日在武漢大學舉行,由湖北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湖北省區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漢大學聯合舉辦。

羅運環著作和論文

羅運環出版著作

1.《楚國八百年》(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2.《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獨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
3.《楚國曆史文化文化辭典》(參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4.《秦漢韜略》(合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
《秦漢韜略》(修訂本),崇文書局,2018年、2023年。
5.《楚國曆史概説》(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中國經濟通史·第一卷》(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7.《荊楚文化》(100.3萬字,主編合著),北京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2006年。
8.《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0萬,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
10.《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湖北卷》(參編,纂寫《緒論》),中華書局,2013年。
11.《荊楚建制沿革》(合著),武漢出版社,2013年。
12.《家風 政風 民風——荊楚文化與公民倫理道德禮儀規》(論文集,主編之一),人民出版社2016年。

羅運環發表論文

1.《楚同各諸侯國關係的古文字資料簡述》(合寫),《求索》1983年第6期。
2.《〈史記·楚世家〉懷王十一年史事考證》,《楚史論叢·初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3.《楚國后妃考》,《江漢論壇》1985年第3期。
4.《論楚國家的形成》,《江漢論壇》1986年第7期。
5.《古文字所見楚同各諸侯國關係》(合寫),《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學報專輯,1987年。
6.《論楚國金文月肉舟及之止出的演變規律》,《江漢考古》1989年第2期。
7.《論楚國的客卿制度》,《武漢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8.《古文字資料所見楚國官制研究》,四省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二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9.《論包山簡中的楚國州制》,《江漢考古》1991年第3期。
10.《戰國農家學派與神農及神農故里》,《炎帝與炎帝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1.《論乖伯簋的年代及國別》(合寫),四省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論楚璽及其它》,《江漢考古》1994年第4期。
13.《楚錢三考》,《江漢考古》1995年第3期。
14.《論楚國的太子制度》,《先秦史及巴蜀文化論集》,歷史教學社,1995年。
15.《楚國曆史文化新資料的不斷髮現與研究》,《國際長江文化研討會—長江文化論集》(第一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楚金幣“稱”字新考》,《於省吾教授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17.《蟻鼻錢發微》(合寫),《中國錢幣》,1997年第1期。
18.《談蒲圻旅遊業的市場定位問題》(合寫),《蒲圻三國赤壁論文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19.《中國地域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人文論叢》(1998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20.《論楚璽及其它》,《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21.《漫談楚公逆鐘》,《武漢春秋》1998年第5期。
22.《嘉魚所出楚公逆鐘新論》,《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十五週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年。
23.《郭店楚簡的年代、用途及意義》,《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24.《論郭店一號楚墓所出漆耳杯文及墓主和竹簡的年代》,《考古》2000年第1期。
25.《郭店楚簡有關君臣論述的研究——兼論〈語叢四〉的問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99’武漢)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6.《楚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影響》,《光明日報》,2000年6月2日。
27.《甲骨文“山”“火”辨》,《古文字研究》(第20輯),中華書局,2000年。
28.《論楚文字的演變規律》,《古文字研究》(第22輯),中華書局,2000年。
29.《楚國的太子制度研究》,《江漢論壇》,2000年第7期。
30.《論振興鄂菜》,《人文論叢》(2000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
31.《荊楚文化的發展歷程》,《光明日報》2002年5月21日。
32.《邑字考辨》,《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年。
33.《一個困惑後世的古國》,《曾侯乙墓論文集》,2002年
34.《論失傳已久的垂露篆》,台灣《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研計會論文集》,萬卷樓2002年。
35.《論塗山文化的歷史地位》,中國先秦史學會論文叢書之五:《蚌埠塗山華夏文明》,黃山書社,2002。
36.《論荊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精神》,《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7.《荊楚簡帛與荊楚文化》,《光明日報》2004年6月29日。
38.《熊繹丹陽的地望》,《南漳文史》(第七輯),2004年。
39.《西周楚國落後説相關史料辯證》,楚文化研究會《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40.《釋包山楚簡或吾邑三字及相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研究2002、2003》,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41.《包山楚簡貸金簡研究》,《武漢金融》2005年第10期。
42.《論譚戒甫先生治墨學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第6期。
43.《金文簡牘中的漢水與楚國》,《江漢論壇》2006年第4期。
44.《屈原與齊楚關係研究》,《第六屆齊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45.《楚地出土簡牘與荊楚文化》,《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70歲文集》,[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06年。
46.《睡虎地秦簡所見秦國秦代的貨幣研究》,《武漢金融》2006年第10期。
47.《論先秦兩漢時期的荊楚巫術文化》,《鄂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48.《荊楚所出陶拍原始文字破譯》,《人文文化論叢(2005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49.《孔方兄的魅力——紀念湖北省錢幣學會成立二十週年》,湖北省錢幣學會編:《湖北省錢幣學會20年(1987——2007)》,2007年。
50.《驚世的發現——楚國簡帛》,《世紀行》2007年第11期。又載《人民政協報·學術家園》2007年12月17日C1版;李前程等主編:《荊楚文化與湖北發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51.《〈尚書〉“偽篇”〈伊訓〉新探——馬王堆帛書〈易傳〉讀後》,朱鳳瀚、趙伯雄編《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52.《楚王酓章鎛銘文疏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4期;又載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53.《楚芋尹無宇“人有十等”新解》,《鄂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54.《〈華陽國志〉所見巴蜀與荊楚邊緣文化研究》,《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四卷),巴蜀書社,2008年。
55.《葛陵楚簡尋郢考》,《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
56.《中國地域文化研究三十年》(合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57.《楚簡字體分類研究》,載《全國楚簡帛書法藝術研討會暨作品展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58.《論鄂君子晳之鄂》,《鄂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59.《東漢曹喜垂露篆考論》,《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第2期。
60.《峯口鎮印製“沔陽縣蘇維埃政府信用券”研究》,《中國錢幣》2010增刊。
61.《甲骨文金文鄂字考辨》,《古文字研究》第28輯,中華書局,2010年。
62.《安居新出鄂侯諸器與楚熊渠所伐之鄂》,北京師範大學商周文明研究中心編:《商周文明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5月。
63.《甲骨金文所見商周與楚關係問題發微》,《人文文化論叢(2009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64.《楚國諡法研究》,《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10週年國際學術會論文集》,巴蜀書社,2010年。
65.《端午與屈原及屈原精神》,《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66.《論打造“荊楚文化旅遊金三角”——兩圈一帶拓展研究》,《荊楚文化與湖北旅遊》,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67.《簡帛金文所見楚郢都探研》,《趙光賢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68.《大溪文化社會性質新探》,《長江·三峽古文化學術研究討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重慶出版社,2011年。
69.《荊楚文明起源與楚人早期國家新探》,《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1年。
70.《兩週之際楚國諡法新探》,《楚文化研究論集》第10集,湖北美術出版社,2011年。
71.《湖北省簡稱鄂研究》,《人文論叢·2010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72.《論楚文化的特色》,《楚學論叢》第1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73.《增強楚文化的影響力》,《湖北日報·關注》2011年10月27日第13版。
74.《在文化建設中增強地域特色》,《湖北日報·理論前沿論叢》2012年11月20日第14版。
75.《中國秦代漢初貨幣制度發微——張家山漢簡與睡虎地秦簡對比研究》,《武漢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76.《論湖北文化的特點和影響》,《人文論叢》(2012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77.《屈家嶺文化是中國農谷之魂》,《荊門日報》2012年5月10日第10版。
78.《關於季連糾葛問題的探討》,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簡研究(第一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西書局,2012年。
79.《清華簡揭示楚國名稱由來》,《湖北日報·文化征程·楚風》2012.3.18 .06版。荊楚網轉載題為《武大教授羅運環:清華簡揭示楚國名稱由來》。又題作《“楚國”之名源於“國母”之死》,《武漢晚報》 2012 年 4 月 15 日第10版。
80.《寂寞誰知楚相尊——史學家羅運環解説春申君之迷》《楚天都市報·人文週刊·史海鈎沉》2012年8月10日B04版。
81.《隨大司馬戲有之行戈“戲”字考辨》,《江漢考古》2013年第1期。
82.《站在高處看歷史——從史學大師吳於廑先生的碩博論文窺其史識》,《吳於廑先生封建論及其史學貢獻研究》.《武漢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83.《“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辭》,《先秦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2期。
84.《區域歷史文化研究與社會價值》,《湖北日報·理論前沿(第1291期)》2013年10月28日第15版。
85.《論盤龍城商城的地位》,載《商代盤龍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4年。
8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文峯塔M1(曾侯與墓)、M2發掘簡報》(參與),《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87.《“隨州文峯塔曾侯與墓”專家座談會紀要·羅運環》,《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88.《清華簡(壹—叁)字體分類研究》,《出土文獻研究》第13輯,中西書局,2014年。
89.《“篳路藍縷”的文本及創意》,武清海等主編:《荊楚文化與文明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90.《清華簡〈系年〉體裁及相關問題新探》,《湖北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又載《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研究》,中西書局,2015年。
91.《清華簡〈系年〉前四章發微》,《出土文獻》(第七輯),中西書局2015年。
92.《新出金文與西周曾侯》,《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93.《清華簡〈系年〉體例及相關問題發微》,載《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研究》,中西書局,2015年。
94.《清華簡〈系年〉“彪”字考》,《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輯),中華書局,2016年。
95.《清華簡〈系年〉的字體特點》,李守奎主編《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中西書局,2016年。
96.《清華簡〈系年〉楚文王史事考論》,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出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先生八十壽誕紀念論文集》,中西書局,2016年。
97.《楚簡與先秦史研究發微》,《長江大學學報》2016年第12期。
98.《文化建議中的翹楚:湖北文史》,《湖北文史》2016年第2期。
99.《楚簡〈史蒥問於夫子〉的主旨及其他》,《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100.《葉家山曾侯名立字及亢字考論》,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朱鳳瀚主編《青銅器與金文》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101.《荊楚傳統文化轉型的特徵》,《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2月8日第1348期。
102.《武漢在長江中游中心城市地位的形成及其走向》,江暢主編《文化發展(湖北卷)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103.《清華簡〈子儀〉發微》,《出土文獻》第12輯,中西書局,2018年。
104.《清華簡〈系年·第三章〉研讀》(合寫),《嬴秦文化與遠古文明——中國(萊蕪)第二屆嬴秦文化與遠古文明會議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
105.《鄂州與湖北簡稱“鄂”的淵源》,《黨員生活》(總第532期),2019年4月上。
106.《中國先秦史學會三任會長與先秦史研究》,《西北早期區域史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屆中國先秦史學會年會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20年。
107.《李學勤先生與楚文化研究》,《出土文獻》2020年第2期。
108.《“湯德”考論》,《紀念徐中舒先生誕生1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巴蜀書論,2022年。
109.《黃帝的文明基因與民族凝聚力》,載《黃帝縉雲文化浙江——中國第四屆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
110.《創新楚菜與擴大市場》,湖北楚菜研究院:《楚菜論叢》第3輯,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
111.《論季連、穴熊、鬻熊間的糾葛》,荊州楚文化研究院《楚文化研究》第1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24年。

羅運環作序(選錄)

1.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第2卷《推薦序》,載 平勢隆郎著《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2.《〈先秦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2期〈序言〉》,載《先秦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2期。
3.《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序一》,載吳巍編著《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4.《楚書法史·序言》,載王祖龍著《楚書法史》,湖北美術出版社,2013年10月。
5.《曾侯乙墓禮樂制度研究·序》,載黃敬剛著《曾侯乙墓禮樂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

羅運環獲獎情況

1.《楚國八百年》,武漢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獎,1995年。
2.《中國經濟通史•第一卷》(合著、統稿),2005年獲湖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2001—2002年)優秀成果政府獎一等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3.《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重大項目結題,2021年7月30日獲評教育部優秀。
4.2021年10月27日,獲武漢大學離退休學術貢獻二等獎。
5.2011年7月獲中共武漢大學黨委授予的“武漢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