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田岩石刻

鎖定
羅田岩石刻是於江西省于都縣縣城貢江南岸楂林村羅田巖景區內一處,重要的人文景點,據文獻記載,在羅田巖四周約2平方公里的懸崖峭壁上分佈着唐宋以來歷代名人題刻100多品。
中文名
羅田岩石刻
所屬年代
北宋至民國
出土地點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縣城貢江南岸楂林村羅田巖景區

目錄

羅田岩石刻簡介

羅田岩石刻因年代久遠,不少石刻風化、剝落,加上“文革”期間又人為破壞,現能辨認、保護較好的只有57品。 [1] 

羅田岩石刻考古價值

羅田岩石刻主要分佈在寺東懸崖和觀善巖懸崖上。寺東懸崖上能分辨的有15品,宋代石刻最多,目前發現最早的石刻宋皇祜三年(1051年)石刻,就在這裏懸崖上。懸崖上端最醒目的石刻,宋代民統英雄岳飛的“天子萬年”題刻。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奉命“征剿”農民起義軍到了于都,他首先到離縣城五里的羅田巖來拜訪住持黃龍禪師,預卜這次出征的兇吉,黃龍禪師毫不隱瞞地告訴他:“岳家軍這次出兵必敗”,岳飛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心想岳家軍所向披靡,人稱常勝軍,這次出兵怎麼會失敗。後來正如黃龍禪師所説,雖然岳家軍驍勇無比,但還是戰不獲勝,岳飛心中暗想,黃龍禪師的話果然靈驗啊!戰後,岳飛又到羅田巖去拜訪黃龍禪師。黃龍禪師早就料到岳飛會來,就告訴寺內的僧徒説:“如果岳飛將軍來了,你們就説為師不在家”。説完脱下身中袈裟披在座椅上,走了。岳飛再次來到羅田巖,遠遠地象看見一隻老虎蹲在廟內,來到廟內,向僧徒們詢問黃龍禪師,大家都説不在家,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岳飛聽囝,悵然萬分,於是,提筆寫了一首七絕詩《羅田巖訪黃龍禪跡留題》,並揮筆題寫了“天子萬年“這四個雄渾蒼勁的大字。在崖壁左側上部的“白雲深處”,為元代書法家王懋德刻。
羅田岩石刻 羅田岩石刻
羅田岩石刻
寺東崖壁往左延伸為善巖,這裏不僅題刻分佈最集中,而且名人題刻最多。現有題刻27品,右側最醒目的第1品,蠅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南宋景炎二年,(1299年)時率軍在於都抗擊元兵,大捷後,登遊羅田巖寫下了《集句大書羅田岩石壁》詩,詩為:“豈弟君子,民之父母。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無貳無虞,上帝臨汝。”表達了作忠貞不的堅強意志和高尚情操。巖壁中部的一首七言絕句《遊羅田巖》題刻,為北宋哲學家時任虔州通的周敦頤,於嘉祜八年(1063年)正月祿七,遊羅田巖時題寫的,詞的內容為:“聞有山岩即去尋,亦躋雲外松陰,雖然未是洞中境,且異人間名利心。”同年周敦頤作《愛蓮説》並於五月十五日,由縣令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惜此石刻沒有保存下來。周敦頤題刻開創了羅田巖名人題刻先河,從此,羅田巖聲譽遠播,文官武將,騷人墨客,名家學者,有的或攬勝觀景,有的或瞻仰唱和,歷代不衰。在周敦頤題刻左側為岳飛題刻《羅田巖訪黃龍舊跡留題》七絕詞:“手持杖訪黃友,舊穴只遺虎子。深鎖白去無覓處,半山松竹撼西風”。右側為北宋書法家呈現鴻題刻《題羅田岩石刻》。位於巖壁上部的《觀善巖小序》的題刻:“善,吾性也。曰觀善,取傳所謂相觀而善者也”,為明代大理學家五守仁途徑于都遊羅田巖時題寫的。
此外,羅田岩石刻在寺廟內的石壁上有12品;南宋理學家朱熹題刻“居然仙境”就位於觀音殿;寺西有清代于都縣張湄題刻的“乳泉”1品;山西有“別一洞天”題刻1品;山北有“雩陽覽”題刻1品。
羅田岩石刻內容和形式繁多,有詩詞、匾額、佛龕像記,姓名等,字體有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其中以正楷和行書為多,這不僅是研究我國書法石刻藝術的實物資料,也是研究贛南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