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士信

(隋末唐初猛將)

鎖定
羅士信(603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隋末唐初時期猛將。 [29] 
羅士信少年時勇力過人,為人忠厚耿直。 [30]  大業年間,羅士信為齊郡(即齊州)通守張須陀屬下一員戰將,因一舉擊潰齊郡長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讓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而成名,頗受張須陀器重。後隨張須陀鎮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兵敗,張須陀被殺,羅士信隨同裴仁基等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率部征討王世充時,重傷被俘。王世充愛惜其才,以禮待之。羅士信恥與王世充為伍,不久,率所部千餘人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羅士信作戰勇猛,帶兵有方,治軍嚴格,賞罰分明,行軍作戰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擁戴,部下作戰時均能盡力用命。隨秦王攻伐王世充,屢戰屢勝,名震一時。後因功授絳州總管,封郯國公。平定王世充之後,羅士信再從秦王鎮壓劉黑闥義軍。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南)的防禦戰中,羅士信一軍陷於義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義軍所殺,葬於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 [31] 
羅士信一生南征北討,為唐朝統一天下建立功勳, [32]  以其傑出軍事才能,在兩《唐書》彪炳史冊。作為小説人物羅成的原型,經羅貫中藝術塑造,成為人人喜愛的少年英雄。 [33] 
所處時代
隋末唐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
出生日期
約600年
逝世日期
622年
主要成就
槍刺王玄應、計取千金堡、討伐劉黑闥叛亂
本    名
羅士信
官    職
陝州道行軍總管、絳州總管
爵    位
郯國公
諡    號

羅士信人物生平

羅士信屢敗賊軍

613年(大業九年),長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讓攻打齊郡,齊郡通守張須陀率軍征討。當時,羅士信年僅十四歲,請求從軍征戰。張須陀道:“你連穿盔甲都沒力氣,怎能打仗呢?”羅士信大怒,當即身披兩副甲,懸掛兩壺箭,飛身上馬。張須陀非常讚賞,許其出戰。 [1] 
不久,張須陀在濰水(今濰河)與賊軍交戰。賊軍剛剛列陣,羅士信便馳馬衝入賊陣,連殺數人,並斬下一人的首級,拋向空中,再用長矛接住,在陣前巡走。賊軍驚呆,都不敢逼近。張須陀乘勢進攻,大破賊軍。羅士信追擊,每殺一人就割下鼻子藏好,回軍後以鼻子的數量報功。張須陀歎服,將自己的戰馬賞給羅士信,並將他留在身邊。 [2] 
此後,每次作戰張須陀先登陷陣,羅士信跟隨。隋煬帝得知後,遣使慰問,又讓畫工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鬥的場面,進獻於長安朝廷。 [3] 
614年(大業十年),涿郡賊帥盧明月駐軍祝阿(今山東禹城西南),張須陀率軍進擊。兩軍對峙十餘日,張須陀糧盡,打算退兵,對將士道:“賊軍見我退兵,一定會來追擊,如果能偷襲賊軍,必能大勝。但是這是很危險,誰能前往?”眾將都不敢前往,只有羅士信與秦叔寶請戰。 [4] 
張須陀棄營撤退,並讓羅士信二人各率千人埋伏在蘆葦叢中。盧明月率軍追擊張須陀,羅士信二人趁機率領伏兵突襲賊軍大營,賊軍營門關閉,二人登上營門,各自殺賊數人,賊營中大亂,二人打開營門放進外面的官軍,縱火焚燬三十多座營寨,煙火漫天。盧明月率部馳返大營,張須陀回軍追擊,打敗賊軍,盧明月僅率幾百名騎兵逃走,斬獲的賊兵無數。 [5] 

羅士信歸降唐朝

羅士信 羅士信 [6]
616年(大業十二年),張須陀戰死,羅士信改隸裴仁基麾下。617年(大業十三年),羅士信隨裴仁基歸降李密,被任命為總管。統領本部兵馬,跟隨李密與王世充交戰,李密大敗,羅士信上馬突圍,身中數箭,受傷被俘。王世充知道羅士信驍勇善戰,對他封賞深厚,還與他同吃同睡。 [7] 
618年(武德元年),王世充擊敗李密,得到邴元真等將領,都拜為將軍,從此不再唯獨重視羅士信,羅士信以此為恥。後來,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詢看中羅士信的駿馬,向他索要。羅士信不給,王世充竟將馬奪去賜給王道詢。 [8-9] 
619年(武德二年),王世充命羅士信攻打谷州,羅士信趁機率部千餘人歸降唐朝。唐高祖大喜,派使者慰勞,賜羅士信帛五千段,由朝廷供養羅士信的部隊,任命羅士信為陝州道行軍總管。十月,羅士信乘夜進襲洛陽外城,縱火焚燒清化裏,不久又攻破青城堡(今河南洛陽西北)。 [10] 

羅士信隨平洛陽

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東征洛陽王世充,羅士信率部圍攻慈澗,王世充之子王玄應前來救援。交戰時,王玄應被羅士信刺落馬下,幸被部將救回。後來,羅士信攻取硤石堡,進圍千金堡。 [11] 
當時,千金堡守軍堅守不降,並大罵羅士信。羅士信連夜派一百多人懷抱幾十個嬰兒到千金堡下,讓嬰兒啼哭呼叫,詐稱:“從東都來投羅總管。”又故意道:“我們弄錯了,這是千金堡!”然後離去。守軍以為羅士信已經撤離,城下是洛陽來的百姓,便出兵追趕。羅士信已在路邊埋伏,趁機衝入堡內,將堡中守軍屠殺殆盡。 [12] 
621年(武德四年),王世充投降,洛陽平定,羅士信因功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13] 

羅士信城破遇害

《百家講壇》中的羅士信畫像 《百家講壇》中的羅士信畫像
622年(武德五年),李世民征討劉黑闥,命王君廓戍守洺水城。當時,賊軍攻勢兇猛,城四旁皆有河,寬廣五十餘步,劉黑闥又於城東北築兩個甬道攻城,李世民率唐軍三次增援,都被劉黑闥擋住,無法靠近城池。李世民害怕王君廓守不住城池,召集眾將商議,李勣説:“若劉黑闥的甬道直達城下,城必然守不住。”李世民便問眾將道:“誰願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羅士信挺身而出説:“我願守”。李世民於是任命羅士信前往守城。李世民登上洺水城西南方的高坡,以旗語招引王君廓,王君廓率軍力戰,突圍而出。羅士信趁機率二百人入城,代替王君廓守城。 [14-15] 
此時,天降大雪,劉黑闥晝夜攻城,唐軍也無法增援。八日後,洺水城破,羅士信被俘。羅士信面對劉黑闥的招降,寧死不屈,最終遭到殺害,年僅二十三歲。李世民得知後非常悲傷,以重金贖回他的遺體,將他安葬,並賜諡號為勇。 [16-18] 

羅士信軼事典故

羅士信早年曾得到裴仁基的禮遇,有感於他的知己之恩。裴仁基父子因謀刺王世充失敗,在洛陽被殺。羅士信隨李世民平定洛陽後,出資收斂裴仁基父子,把他們葬在北邙山上,還道:“我死後,也要葬在此墓旁。”後來果然如願。 [19] 

羅士信人物評價

歐陽修等《新唐書》:士信行則先鋒,反則殿,有所獲,悉散戲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馬賜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嚴,至親舊無少貸,其下亦不甚附。 [20] 

羅士信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七·忠義上》 [21]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六·忠義上》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隋紀六》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隋紀七》 [23]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七·唐紀三》 [24]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八·唐紀四》 [25]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 [26] 

羅士信藝術形象

羅士信小説形象

隋史遺文》《隋唐演義》等古典小説中,羅士信的事蹟基本與正史吻合,只是增加了羅士信早年與秦瓊結義,後來為了保護秦母反出山東等情節。
説唐》中雖沒有羅士信,但是小説中的虛構人物羅成就是以羅士信為歷史原型的。 [27]  而在《大唐秦王詞話》中,提到“羅成,字士信”,認為羅成就是羅士信。 [28] 

羅士信民間形象

評書故事裏,羅士信是隋唐四猛第一猛,外號“今世孟賁”,有一對飛毛腿,使一條大鐵槍(一説鑌鐵棍),天生神力,水性過人,但生性憨傻,“吃飯不知道飢飽,睡覺不知道顛倒”,原為王君可放牛,後被秦瓊收為義弟。
羅士信曾力撼雙牛,兩戰來護兒、火燒濟南城;潼關口活捉魏文通金堤關力擒伍天錫;四平山大戰李元霸,銅旗陣殺死仇成,後在攻入揚州皇宮時掉進陷阱,被亂箭射死(一説在攻打虹霓關時被新月娥殺死)。

羅士信影視形象

《隋唐演義》中的羅士信 《隋唐演義》中的羅士信
2012年《隋唐英雄》,林書 飾 羅士信
2012年《隋唐演義》,桑平 飾 羅士信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羅士信傳》:大業中,長白山賊王簿、左才相、孟讓來寇齊郡,通守張須陀率兵討擊。士信年始十四,固請自效。須陀謂曰:“汝形容未勝衣甲,何可入陣!”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雙鞬而上馬,須陀壯而從之。
  • 2.    《舊唐書·羅士信傳》:擊賊濰水之上。陣才列,士信馳至賊所,刺倒數人,斬一人首,擲於空中,用槍承之,戴以略陣。賊眾愕然,無敢逼者;須陀因而奮擊,賊眾大潰。士信逐北,每殺一人,輒劓其鼻而懷之;及還,則驗鼻以表殺賊之多少也。須陀甚加歎賞,以所乘馬遺之,引置左右。
  • 3.    《舊唐書·羅士信傳》:每戰,須陀先登,士信為副。煬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陣之圖,上於內史。
  • 4.    《資治通鑑·隋紀六》:涿郡賊帥盧明月眾十餘萬軍祝阿,須陀將萬人邀之。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將士曰:“賊見吾退,必悉眾來追,若以千人襲據其營,可有大利。此誠危事,誰能往者?”眾莫對,唯羅士信及歷城秦叔寶請行。
  • 5.    《資治通鑑·隋紀六》:於是須陀委柵而遁,使二人分將千兵伏葭葦中,明月悉眾追之。士信、叔寶馳至其柵,柵門閉,二人超升其樓,各殺數人,營中大亂;二人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回軍奮擊,大破之,明月以數百騎遁去,所俘斬無算。
  • 6.    隋唐少年英雄羅士信  .新浪[引用日期2014-04-12]
  • 7.    《舊唐書·羅士信傳》:及須陀為李密所殺,士信隨裴仁基率眾歸於密,署為總管。使統所部,隨密擊王世充。敗,士信躍馬突進,身中數矢,乃陷於世充軍。世充知其驍勇,厚禮之,與同寢食。
  • 8.    《舊唐書·羅士信傳》:後世充破李密,得密將邴元真等,盡拜為將軍,不復專重之。士信恥與為伍。
  • 9.    《資治通鑑·唐紀三》:既而得邴元真等,待之如士信,士信恥之。士信有駿馬,世充兄子趙王道詢欲之,不與,世充奪之以賜道詢。
  • 10.    《資治通鑑·唐紀三》:王世充遣其將羅士信寇谷州,士信帥其眾千餘人來降。……上聞其來,甚喜,遣使迎勞,賜帛五千段,稟食其所部,以士信為陝州道行軍總管。……行軍總管羅士信帥勇士夜入洛陽外郭,縱火焚清化裏而還。壬戌,士信拔青城堡。
  • 11.    《資治通鑑·唐紀四》:羅士信圍慈澗,王世充使太子玄應救之,士信刺玄應墜馬,人救之,得免。……甲辰,行軍總管羅士信襲王世充硤石堡,拔之。士信又圍千金堡。
  • 12.    《資治通鑑·唐紀四》:堡中人罵之。士信夜遣百餘人抱嬰兒數十至堡下,使兒啼呼,詐雲“從東都來歸羅總管”。既而相謂曰:“此千金堡也,吾屬誤矣。”即去。堡中以為士信已去,來者洛陽亡人,出兵追之。士信伏兵於道,伺其門開,突入,屠之。
  • 13.    《舊唐書·羅士信傳》:世充平,擢授絳州總管,封剡國公。
  • 14.    《新唐書·羅士信傳》:從秦王擊劉黑闥洺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賊急攻,潰而出。王語諸將:“孰能守此?”士信曰:“願以守。”乃命之。
  • 15.    《資治通鑑·唐紀六》:劉黑闥攻洺水甚急。城四旁皆有水,廣五十餘步,黑闥於城東北築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闥拒之,不得進。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諸將謀之,李世勣曰:“若甬道達城下,城必不守。”行軍總管郯勇公羅士信請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西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帥其徒力戰,潰圍而出。士信帥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
  • 16.    《資治通鑑·唐紀六》:黑闥晝夜急攻,會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闥素聞其勇,欲生之,士信詞色不屈,乃殺之,時年二十。
  • 17.    《舊唐書·羅士信傳》:經數日,城陷,為賊所擒。黑闥聞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詞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聞而傷惜,購得其屍,葬之,諡曰勇。
  • 18.    關於羅士信遇害時的年齡,《舊唐書》與《資治通鑑》記載為二十歲,《新唐書》記載為二十八歲。但是613年羅士信隨張須陀征討王薄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均記載為十四歲,據此推算,羅士信死時應為二十三歲。
  • 19.    《舊唐書·羅士信傳》:士信初為裴仁基所禮,嘗感其知己之恩,及東都平,遂以家財收斂,葬於北邙。又云:“我死後,當葬此墓側。”及卒,果就仁基左而託葬焉。
  • 20.    新唐書:羅士信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1.    舊唐書:羅士信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2.    資治通鑑:隋紀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3.    資治通鑑:隋紀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4.    資治通鑑:唐紀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5.    資治通鑑:唐紀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6.    資治通鑑:唐紀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7.    關於羅成與羅士信的相同點:第一,二人都用槍(矛),作戰勇猛;第二,都曾效力於瓦崗軍;第三,都在瓦崗失敗後,投靠王世充;第四,都因不恥於王世充,改投李唐;第五,都在與劉黑闥的交戰中被殺;第六,死時都只有二十多歲。
  • 28.    《大唐秦王詞話·第三十六回》:敬德一馬當先,喝一聲:“來將通名!”“吾乃姓羅名成,字士信,你通名來!”
  • 29.    政協濟南市歷城區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歷城文史資料,第9輯,歷城名人,1[M].1997.12.第26頁
  • 30.    周滿堂主編;靜樂縣誌辦公室編纂.靜樂人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11.第1頁
  • 31.    羅士信  .中國地情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32.    隋唐少年英雄羅士信  .大眾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33.    羅訓森主編;中華羅氏通譜編纂委員會編.中華羅氏通譜 第5冊[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05.第363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