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繄,漢語三級字 [3]  讀作繄(yī) [1]  ,⒈ 文言助詞,惟:“爾有母遺,繄我獨無”。⒉ 相當於“是”:“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4] 
中文名
[4]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ATDI
倉    頡
SEVIF
鄭    碼
HMQZ
字    級
三級(7929) [3] 
筆畫數
17
注    音
結    構
上下
造字法
形聲:從醫、系聲
筆順編號
13113453554554234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繄yī
⒈ 文言助詞,惟:“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⒉ 相當於“是”:“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繄 yī
<語>
(1) (形聲。從糸( mì),繄( yī)聲。①本義:戟的套子。②句中、句首語氣詞)
(2) 發聲詞,無義。即今嘆詞“咳”
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左傳》(繄下有單獨一逗)
(3) 是 [yes]
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國語》 [4] 

古籍釋義

廣韻》烏奚切《集韻》《韻會》煙奚切,𠀤音鷖。《正韻》於宜切,音伊。《説文》戟衣也。一曰靑黑色。《廣韻》赤黑繒。
《詩·邶風·自詒伊阻箋》伊當作繄。繄猶是也。
《左傳·隱元年》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注》繄,語助辭。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𠀤音翳。《類篇》嘆聲。一曰繄格,小兒次衣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