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拉弗朗動物羣

鎖定
維拉弗朗動物羣(Villafranchian fauna)是指意大利北部新近紀晚期—第四紀早期的一個陸上動物羣。
中文名
維拉弗朗動物羣
外文名
Villafranchian fauna
地    點
意大利北部
意    義
第四紀早期的一個陸上動物羣

目錄

維拉弗朗動物羣簡介

維拉弗朗動物羣化石產於維拉弗朗階中,標準地點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區阿斯蒂附近。這個動物羣中包含一些新近紀殘存的種屬,如三趾馬(Hipparion)、Tapirus arvernensis、乳齒象中的軛齒象(Zygolophodon borsoni)等;也有一些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種屬,如麗牛(Leptobas stenometopon,L.etruscus)、真馬(Equus caballus,E.stenonis),真象類以平額象(Archidiskodon planifrons)為代表,以及額鼻角犀(Dicerorhinus etruscus)等;其他化石有大型的劍齒虎(Machairodus)、小型的短劍虎(Megantercon)、斑鬣狗(Crocuta perrieri)、熊(Ursus etruscus)、狼(Canis arvernensis)、狸(Nyctereutes megmastoides)、猞猁(Lynx issiodorensis)、五稜齒象(Anancus arvernensis)、駱駝(Camelus bessarabiensis)、豬(Sus arvernensis,S.strozzii)、鹿(Cervus cusanus,C. philisi)、羚羊(Ovicaprine)、一種大型的大角鹿(Eucladoceras dicranius)、印度豹(Acinonyx)、水獺(Lutra)、一種獼猴類(Macaca dolichopithecus)等。

維拉弗朗動物羣地理環境

維拉弗朗動物羣延續的時間較長,維熱特(Viret,1954年)根據動物羣種屬的變化,將維拉弗朗階劃分為四段,第一段以含有軛齒象等為特徵;第二段以五稜齒象、平額象的出現為特徵;第三段以平額象為代表,乳齒象在歐洲絕滅;第四段以額鼻角犀出現為特徵。第一段屬上新世晚期,為喜暖動物羣。第二段—第四段屬更新世,其中第二段、第四段為喜冷動物羣,第三段為喜暖動物羣。也有的文獻稱第一段動物羣為早期(下部)維拉弗朗動物羣,第二段—第四段為晚期(上部)維拉弗朗動物羣。維拉弗朗動物羣的化石還發現於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前蘇聯西南部等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