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尾大蠶蛾

鎖定
綠尾大蠶蛾(學名:Actias selene)是大蠶蛾科、尾蠶蛾屬中大型蛾類。成蟲體長32-38毫米,翅展100-130毫米。體粗大。成蟲豆綠色,翅粉綠色,前後翅中央各有一橢圓形眼斑,外側有1條黃褐色波紋,後翅尾狀,特長,40毫米左右。幼蟲體黃綠色,體節近6角形,着生肉突狀毛瘤,毛瘤上具白色剛毛和褐色短刺。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橫帶。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葉吃光,僅殘留葉柄或粗脈。 [2] 
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日落後開始活動,深夜21:00-23:00時最活躍,蟲體大笨拙,但飛翔力強。初孵幼蟲羣集取食,2、3齡後分散。 [9]  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阿富汗、尼泊爾、不丹、泰國、 越南、中國。 [10] 
中文名
綠尾大蠶蛾
拉丁學名
Actias selene
別    名
綠尾天蠶蛾
長尾水青蛾
水青蛾
綠翅天蠶蛾
柳蠶
外文名
Indian Moon Moth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大蠶蛾科
尾蠶蛾屬
綠尾大蠶蛾
亞    門
有顎亞門
亞    目
有喙亞目
亞    綱
有翅亞綱
亞    種
2 [7] 
命名者及年代
(Hübner, 1807)

綠尾大蠶蛾物種學史

2005年前,包含《中國動物志》在內的文獻,中文名“綠尾大蠶蛾”長期對應的拉丁名為Actias selene ningpoana [2]  [3] 
2005年,Ylla J.等通過生殖器解剖和DNA分子鹼基順序、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順序進行比對,將Actias selene ningpoana提升為獨立物種。 [4]  Actias ningpoana對應的中文名改為寧波尾大蠶蛾,原中文名綠尾大蠶蛾對應Actias selene [3]  [5-6] 
2021年,陳寶明稱寧波尾大蠶蛾和綠尾大蠶蛾沒有產生生殖隔離,二者並非2個物種;認為綠尾大蠶蛾是寧波尾大蠶蛾的一個亞種更為合理,同時推測還存在其他亞種。 [3] 

綠尾大蠶蛾形態特徵

綠尾大蠶蛾
綠尾大蠶蛾(2張)
成蟲翅長59-63毫米,體長35-45毫米。頭灰褐色,頭部兩側及肩板基部前緣有暗紫色橫切帶,觸角土黃色,雄、雌均為長雙櫛形;體披較密的白色長毛,有些個體略帶淡黃色;翅粉綠色,基部有較長的白色茸毛,前翅前緣暗紫色,混雜有白色鱗毛,翅脈及兩條與外緣平行的細線均為淡褐色,外緣黃褐色;中室端有一個眼形斑,斑的中央在橫脈處呈一條透明橫帶,透明帶的外側黃褐色,內側內方橙黃色,外方黑色,間雜有紅色月牙形紋;後翅自M3脈以後延伸成尾形,長達40毫米,尾帶末端常呈卷折狀;中室端有與前翅相同的眼形紋,只是比前翅略小些;外線單行黃褐色,有的個體不明顯;胸足的脛節跗節均為淺綠色,披有長毛。一般雌蛾色較淺,翅較寬,尾突亦較短;不同世代的個體大小也有變化,一般情況下越冬代成蟲體形偏小;不同個體尾突有變形。也注意到取食不同寄主的個體也有大小、深淺不同顏色的變化。 [2]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爪形突基部寬大,頂端呈多瓣散形倒鈎狀;背兜條狀,自兩側向內外翻轉;顎形突呈三角形,頂端鈍;抱器寬大粗壯,外側上方向內卷,中部內陷深,其下方有很長的抱器腹端突;抱器腹長臂形,上側有排形微齒,抱器內側有成排的條形鱗毛;陽莖基環圓形;囊形突寬大;陽莖粗壯,前、後粗細相同,盲囊稍向外彎曲,頂端有很長的指形突,中央呈圓弧形內陷,側方有穗形角狀片。 [2] 
綠尾大蠶蛾結構示意圖 綠尾大蠶蛾結構示意圖
線描圖:綠尾大蠶蛾Actias selene
a.雄外生殖器;
b.陽莖端;
c.頭及下唇須;
d.後足;
e.翅脈

綠尾大蠶蛾生活習性

綠尾大蠶蛾寄主

據報道,該蟲寄主較廣泛,可為害果樹花木等多種植物,如柳、楓楊、慄、烏桕、木槿、櫻桃、蘋果、胡桃、樟樹、榿木、梨、沙果、杏、石榴、喜樹、赤楊、鴨腳木、海棠、月季、紫薇、玫槐、桂花等。 [2]  [8] 

綠尾大蠶蛾活動

綠尾大蠶蛾(幼蟲)
綠尾大蠶蛾(幼蟲)(7張)
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日落後開始活動,深夜21:00-23:00時最活躍,蟲體大笨拙,但飛翔力強。初孵幼蟲羣集取食,2、3齡後分散,取食時先把一片葉子吃完再為害鄰葉,殘留葉柄,幼蟲行動遲緩,食量大,每頭幼蟲可食100多片葉子。幼蟲老熟後於枝上貼葉吐絲結繭化蛹。第2代幼蟲老熟後下樹,附在樹幹或其他植物上吐絲結繭化蛹越冬。 [9] 

綠尾大蠶蛾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阿富汗、尼泊爾、不丹、泰國、 越南、中國。 [10]  在中國,分佈於北京、河北、河南、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等。 [9] 
綠尾大蠶蛾分佈圖 綠尾大蠶蛾分佈圖

綠尾大蠶蛾繁殖方式

1年發生2代,以繭蛹附在樹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產卵。卵期10余天。卵多產在葉背或枝幹上,有時雌蛾跌落樹下,把卵產在土塊或草上,常數粒或偶見數十粒產在一起,成堆或排開,每雌蛾可產卵200-300粒。 [9] 
第1代幼蟲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15天。7月下旬至8月為一代成蟲發生期。第2代幼蟲8月中旬始發,為害至9月中下旬,陸續結繭化蛹越冬。 [9] 
成蟲壽命7-12天。 [9] 

綠尾大蠶蛾亞種分化

綠尾大蠶蛾(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綠尾大蠶蛾指名亞種
Actias selene selene
(Hübner, 1807)
4
綠尾大蠶蛾斯里蘭卡亞種
Actias selene taprobanis
U. Paukstadt & L. H. Paukstadt, 1999 [7] 
Actias selene曾經是一個範圍非常廣泛的物種,但是它以前的幾個亞種已被提升為獨立物種。如馬來西亞的種羣Actias selene seitzi已經提升為獨立物種Actias seitzi;中國分佈的寧波尾大蠶蛾也由亞種Actias selene ningpoana提升為獨立物種Actias ningpoana [10]  Actias selene eberti提升為獨立物種Actias eberti [12]  Actias selene vandenberghi已歸為Actias seitzi的同義學名。 [13] 

綠尾大蠶蛾物種危害

以幼蟲取食葉片,為害嚴重時,造成樹勢衰弱,影響果實產量。 [11] 

綠尾大蠶蛾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通過科學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林木綜合抗蟲力,是防治綠尾大蠶蛾大量發生的較有效方法。另外,也可在冬季清除落葉、雜草,並摘除樹上蟲繭,集中處理。在成蟲盛期利用黑光燈誘蛾滅殺。 [9] 
生物防治:綠尾大蠶蛾在幼蟲成熟期,由於蟲體大,目標明顯,常被胡蜂寄生蠅姬蜂赤眼蜂、鳥類或病毒等天敵危害,可對其天敵加以保護和利用。也可選用蘇雲金桿菌(Bt)或青蟲菌進行生物防治。 [9] 
藥劑防治:當蟲口密度高、楊樹林木為害嚴重時,可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可根據該蟲的發生特點和為害特點,以第1、2 代幼齡幼蟲為防治重點(包括剛出蟄越冬幼蟲),有利壓低下一代蟲口基數。可用2.5%溴氰菊酯3000 倍液、10%氯氰菊酯2000倍液、20%殺滅菊酯4000倍液、20%速滅殺丁5000倍液、20%除蟲脲8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等常規農藥,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9] 
參考資料
  • 1.    Actias selene  .GBIF[引用日期2024-06-15]
  • 2.    朱弘復,王林瑤編著.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5卷 鱗翅目 蠶蛾科、大蠶蛾科、網蛾科[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6:116.
  • 3.    陳寶明. 探究綠尾大蠶蛾與寧波尾大蠶蛾的分類[J]. 生物學通報, 2021, 第56卷(4):51-52.
  • 4.    Ylla J.;Peigler R. S.;Kawahara A. Y..Cladistic analysis of moon moths using morphology,molecules,and behaviour:Actias Leach,1815; Argema Wallengren,1858; Graellsia Grote,1896 (Lepidoptera:Saturniidae)[J].SHILAP Revista de Lepidopterología.2005,Vol.33(No.131):299-317.
  • 5.    綠尾大蠶蛾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4-06-15]
  • 6.    胡德具著. 林農綠地昆蟲生態圖冊 2021[M]. 2021:167.
  • 7.    Actias selene (Indian Moon Moth)  .BioLib.cz[引用日期2024-06-15]
  • 8.    雷冬陽, 黃益鴻. 綠尾大蠶蛾生物學特性及其防治[J]. 湖南農業科學, 2003, (2):52-54.
  • 9.    欒慶書,王琴,王建軍,姜旭編. 經濟林病蟲害防治指南[M]. 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257-258.
  • 10.    Actias selene — “Indian moon moth”  .breedingbutterflies.com[引用日期2024-06-15]
  • 11.    劉晶晶. 綠尾大蠶蛾的發生及防治[J]. 現代農村科技, 2012, (13):28.
  • 12.    Actias eberti  .Catalogue of Life[引用日期2024-06-15]
  • 13.    Actias seitzi  .Catalogue of Life[引用日期2024-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