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驗雜方

鎖定
《經驗雜方》是劉氏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對前代名醫醫方的具體應用與創新,這些醫方大都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仍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作品名稱
經驗雜方
作    者
劉氏
作品出處
《經驗雜方》
文學體裁
文章

目錄

經驗雜方簡介

如用治寒中陰經,手足冷,小腹脹,脈沉遲的姜附湯,僅用炮姜1錢,熟附子2錢,生薑3片,大棗1枚,以温中散寒、回陽救逆。又如專治蟲心痛、唇上有白點的三妙散,只用雄黃5錢,雷丸1兩,檳榔5錢,麪糊為丸,每服1錢5分,以解毒殺蟲、消積止痛。當然,劉氏用方除一些小方外,針對一些複雜的疾病,常用一些藥味較多的醫方,並且根據病情靈活加減。如治療月經不調,久不受孕之調經種子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陳皮、白朮、香附、條芩、砂仁、炙草),功能養血調經、理氣健脾,在臨牀運用時,對月經先期來者,加酒炒黃連,倍黃芩,後期來者,加黃芪,倍芎、歸,腹痛有塊加元胡、丹皮,發熱加柴胡、地骨皮,赤白帶加柴胡、升麻、半夏、雲苓、蒼朮、黃柏、知母、乾薑,肥人痰脂滿子宮加制南星、半夏、蒼朮、雲苓,瘦人血少倍芎、歸,經血過多加炮姜、荊芥穗、地榆,經閉不行加桃仁、紅花、莪術等。劉氏所集驗方,臨牀療效確切,頗值得推廣應用。

經驗雜方生平

劉一明(1734~1815年),道號悟元子,別號素樸散人,祖籍山西曲沃。他自幼喜歡道學,曾拜龕谷老人、仙留丈人為師,並得其真訣。1765年西學隴上,結廬於甘肅榆中的棲雲山。當時榆中興隆山經明末戰亂,廟宇建築破敗不堪,所剩無幾,他遍歷蘭州,臨洮等地,廣為募化,同時行醫治病。在榆中把總林啓明的支持下,籌集資財,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組織人力修建,歷經十餘載,次第建成錯落有致的殿、閣、樓、亭62座;又將募化資金購置田地出租,以供寺觀修繕之費用。從此隱居寺觀,潛心研究醫學、易學和道家經典。一面為人診治疾病,一面著書立説。其著作除醫書外,還有《三易注略》、《道德經要義》、《修真九要》、《參同契直指》、《陰符經注》、《金剛經解目》、《棲雲筆記》和《會心集》等20餘部道家著述。此外,他還創辦了棲雲山刻坊進行刻版印刷,成為甘肅刊刻古籍最多的刻坊之一。他通玄教、精易理、擅養生、長醫術,系乾隆、嘉慶時期晉、陝、甘、寧、青一帶全真龍門派第十一代重要代表人物。同時,他還是甘肅最具影響的醫家之一。其主要醫學著作有《眼科啓蒙》、《經驗奇方》和《經驗雜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