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王崮

鎖定
紀王崮是沂蒙山七十二崮之一,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鎮西北4公里處,以“秀、奇、美”享譽齊魯。有“七十二崮之首”的美譽。 [1] 
清代康熙十一年、道光七年的《沂水縣誌》均記載紀王崮為“紀侯去國居此”。相傳公元前690年亡君紀王率殘兵駐紮於此。築城修路、蓋房造屋,在崮頂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功能完備的王都,紀王崮因此得名。 [1] 
紀王崮崮呈南北走向,海拔577.2米,山勢陡峭、崮頂平坦,崮頂面積近4平方公里,可容萬人,也沂蒙山七十二崮中崮頂面積最大、獨一有人居住的崮。
中文名
紀王崮
稱    號
七十二崮之首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鎮西北
海    拔
577.2 m

紀王崮地理環境

紀王崮 紀王崮
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水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臨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陰兩市三縣交匯點,該景區主體在紀王崮,該崮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其海拔高度為577.2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頂部闊大,南北長數公里,東西最寬處也有2公里。《沂水縣誌.輿地》中記載“相傳紀子大夫去其國棲此”,現古城遺址尚存,有“天下第一崮”、“千古紀王城”之稱。 從此,紀王崮有了自己的學名,有了自己的名稱。

紀王崮歷史來源

據《沂水縣誌》記載:“紀王崮,巔平闊,可容萬人,相傳紀侯去國居此。”(清康熙十一年)。“紀王崮,相傳為紀子大夫其國居此,故名”。(道光七年) [3] 
據此,紀王崮應為春秋時紀國亡國後其亡國之君所居。但據當地傳説,則為東周亡國太子所居之地,故亦稱“姬王崮”。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的公元前256年,在位59年之久周國最後一個國王周赧王姬延秦國生擒而去,周王國被滅。國破家亡後,42歲的姬召率領殘兵敗將不足百人一路北逃,來到當時叫做西大崮的紀王崮。借紀王崮地質險要、叢林密佈,以防禦敵人、重整旗鼓。他在紀王崮上盤踞26年,修建金鑾殿,但最終因與敵人力量懸殊而鬱鬱而終。所以,當地人也稱紀王崮為“姬王崮”。 [3] 

紀王崮景區特色

紀王崮風光秀

紀王崮
紀王崮(5張)
泉莊鎮的版圖並不大,不足一百平方公里,卻星羅棋佈了50多座大大小小的山崮——高矗雲端的錐子崮、奇特清秀的透明崮、敦厚憨實的姜家崮、形態別緻的橛子崮……素有“沂蒙崮鄉”之稱。紀王崮位於泉莊鄉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海拔577.2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地貌奇特,山勢陡峭,雄偉挺拔,崮頂峭壁約高20-30米,周長十餘里,具有典型方山地貌特徵,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崮”。在紀王崮山崖半腰處有一深約30公分的斷痕,被人們稱為關公試刀石。傳説當年關公來此剿匪,登至崖下,揮動青龍偃月刀砍向山崖,留下了這一斷痕。就在試刀石旁邊,有一巨石拔地而起,狀若關公持刀而立,氣勢凜然,令人敬畏。從關公試刀石向南,便是紀王崮的南門——朝陽門,山門劈山而立,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除南門外,紀王崮還有5道山門與山下相通,即北門塔子門、西門坷拉門、東門凳子門、西北門走馬門和東南門雁愁門。六門之中,惟南門朝陽門可自由攀登,其他山門險峻難攀。攀上崮頂,心曠神怡,自然風光秀麗、古樸,站在崮頂舉目遠望,周圍錐子崮、東漢崮、板子崮、豬欄崮、歪頭崮、馬頭崮、透明崮等26個崮形態各異,競險爭雄,崮、山、坪、嶺、石、樹、路交相輝映,相映成趣,沂蒙山崮的神韻和風姿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紀王崮傳説奇

紀王崮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傳説春秋時期齊國伐紀,紀國的國君紀王失國後,便遷居此崮之上,至今當地仍流傳着眾多有關“紀王”和“紀王城”的傳説,並保存下了大量遺蹟和奇聞逸事,崮頂北部便是傳説中的紀王崮金鑾殿遺址。現僅存一些殘垣斷壁寂寞地躺在崮頂,惟一可以讓人想像當時還有些氣派的,倒是兩個至今仍然完好無損的旗杆座窩。兩個旗杆窩在金鑾殿的東面岩石上,相距6米,每個旗杆座窩深0.5米,徑長0.4米,每個旗杆座窩的兩側各兩米的地方,還有人工鑿成的繫纜環,還有就是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6個飲馬槽是紀召的軍用飲馬槽,依稀能讓人想像當年的氣勢輝煌。金鑾殿南面有並排兩座小山包,傳説為紀王墳,古墓以西、金鑾殿遺址以南有一山泉,一縷山泉從岩石中滴答而下,名為“滴答泉”,因泉水略顯淡粉色,所以此泉又名為“脂粉泉”,相傳為紀王愛妃洗臉處。紀王崮中部是著名的擂鼓台,相傳當年紀王曾被圍困於崮頂,他急中生智,把一隻山羊拴住羊角吊在樹上,羊蹄處放一大鼓,羊受驚四蹄亂蹬,擊打鼓面,如兵士擊鼓進軍,圍兵不知虛實,不敢貿然進擊,紀王趁機從塔子門下崮,脱離險地。豐富的歷史藴涵,眾多的故事傳説,更增加了紀王崮的神秘色彩。

紀王崮今貌美

紀王崮 紀王崮
紀王崮作為“崮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其優美的自然風景、壯觀的崮崖景觀、神秘的崮頂遺蹟、淳樸的民風民俗,對遊客具有獨特的吸引力。紀王崮地處我省“山水聖人”和“黃金海岸”兩大旅遊主線的銜接處,填補了我省兩大名牌旅遊產品之間的空白,將成為我省旅遊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泉莊鄉黨委、政府不斷投資對紀王崮進行開發建設,打通了山腳西峪村至紀王崮崮頂的道路,建起了一處可停放40輛車的停車場,在崮頂修建了風力揚水站,設立了紀王崮封山育林區,在紀王崮周邊新發展林果3000多畝,改善了紀王崮生態環境。從去年開始,由山東恆泰紡織有限公司引資開發紀王崮——“天上王城”旅遊項目,建設集民俗、旅遊、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屆時一個全新的紀王崮將呈現在眾人面前。 [2] 

紀王崮文物遺存

2012年4月16日上午,山東省文物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在臨沂市沂水縣境內紀王崮的崮頂發現了春秋時期國君級別的一個墓葬。這座古墓屬春秋時期的墓葬,距今已有2600多年,比以往山東境內發現的春秋時期的墓穴都大。與之前發現的古墓不同,這個古墓分為槨室與車馬坑,而之前的古墓槨室與車馬坑都是分開的。從形制、規格和已出土的文物來分析,古墓是一座單人墓,應該屬於一座國君級別的墓葬,但墓主究竟是誰,仍需進一步考究。 [4] 
22日,省考古所原所長張學海再次考察崮頂春秋墓發掘現場,認為墓主身份已經比較清楚,即莒國國君。墓葬的建成時間最早不會早於春秋晚期或者“春戰之際”。這是山東周代(從西周到秦始皇統一全國)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有關莒國考古的重大收穫。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