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進寺塔

鎖定
精進寺塔,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城東大街文化館,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10餘畝。 [1] 
精進寺塔坐北朝南,有前、後大殿,建築宏闊、瑰麗。現塔實測通高33.12米,底層每邊長6.5米。塔身底層較高,西向闢券門,底層壁厚2.2米。二層以上每面作仿木結構三間,以磚隱出倚柱、闌額,上承鬥棋,次間各砌一假卧欞窗,券門為二、四、六、八層南北開,三、五、七、九層東西開。倚柱、券門、假券及假窗均有塗朱痕跡。 [1] 
2006年5月25日,精進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精進寺塔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城東大街文化館
所處時代
唐代
佔地面積
10 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769-3-47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精進寺塔歷史沿革

精進寺塔始建於唐代。
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予以重修。
清末寺院尚在,當地人稱“東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1989年和1994年分別對塔予以維修。 [1] 

精進寺塔建築格局

精進寺塔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0餘畝,有前、後大殿,建築宏闊、瑰麗。現塔實測通高33.12米,底層每邊長6.5米。塔身底層較高,西向闢券門,底層壁厚2.2米。二層以上每面作仿木結構三間,以磚隱出倚柱、闌額,上承鬥棋,每面均當心間闢券門或假券門,次間各砌一假卧欞窗,券門為二、四、六、八層南北開,三、五、七、九層東西開。倚柱、券門、假券及假窗均有塗朱痕跡。層間以7~9排青磚疊澀出檐,施菱角牙子、椽頭和瓦壟,其中第五層作仿木結構出檐,施雙排飛椽,上為圓椽,下為方椽。各層鬥棋形式各異:二、三層柱頭鋪作為“把頭絞項造”(類似一斗三升),不施補間鋪作;四層及六層以上各層只置櫨鬥,不施補間鋪作;第五層除轉角鋪作外,每面均勻佈置鬥棋七朵,與柱頭不對位,鬥棋形式為五鋪作出雙抄,計心造和偷心造相間分佈,這種鬥棋是宋塔建築的典型標誌。各層轉角處用木角梁,飾套獸,梁下綴風鐸。塔頂平磚攢尖,置鐵質仰覆蓮座、相輪、寶剎。 [1] 

精進寺塔文物遺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3年搭架測繪,發現剎座上鑄有“維大宋國同州澄城縣於慶曆七年歲次五月動工”銘文,該銘文為北宋修葺該塔的確證;在寺址內還曾發現宋代蓮花瓦當和黃綠色琉璃鳳尾等建築構件。 [1] 

精進寺塔歷史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0年初縣文管會在加固塔基基座、回墊防空洞時,在塔底層的牆縫裏發現有兩件實物,即一件是直徑16釐米的宋代蓮花大瓦當,又一件是黃綠色的琉璃配件一一鳳尾,這反映了該寺院當年輝煌壯麗的景象。和寺院一路之隔的北邊是藥王廟,每年二月初二是藥王廟會,前來趕廟會的大都到寺院遊覽、拜佛。據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石道立編的第一部《澄城縣誌》記載:元代將軍郭思德(合陽人)當年路過澄城時,曾遊覽過精進寺,他見景生情,曾寫詩一首刊登於《縣誌》,標題是《過精進寺》,詩曰:“離離禾黍起秋風,馬踏晴川氣最雄。武帝水深沒漢鼎肅宗寺古墜唐鍾。滿天秀色梁山麓,一代清流洛水濃。前去西洲望不遠,寨煙連草有寒峯。”據縣誌載,元代將軍郭思德(合陽人)當年途經澄城曾寫有《過精進寺》七律一首,其中有“武帝水深沒漢鼎,肅宗寺古隧唐鍾”句,繫了解澄城歷史沿革、文化積澱和佛教發祥的點睛之筆。最後一次整修,重點葺補底層塔壁,加固塔基,扶正相輪,更換輪芯,並於底層檐內澆築圈樑,增設方形基座和扶欄,內設木梯,可登臨至六層。 [1] 

精進寺塔文物價值

精進寺塔造型端莊,雕工精細,作為有明確紀年的宋代磚塔,在陝西古塔序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塔上的一些工藝特徵,可視為陝西乃至中國北方古塔斷代的重要參考,對研究中國宋塔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1] 

精進寺塔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精進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精進寺塔旅遊信息

精進寺塔地址

精進寺塔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城東大街文化館。

精進寺塔交通

自駕前往精進寺塔:從澄城縣人民政府出發,大約615米,約需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