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篸,漢字,拼音是zān,cēn,cǎn,一種簸箕、長短或粗細不齊。
篸,五筆:tcce,
中文名
拼    音
zān,cēn,cǎn
部    首
字    碼
U+7BF8
五    筆
tcce
解    釋
一種簸箕、長短或粗細不齊
筆    畫
17
外文名
cen

基本釋義

拼音:cǎn ,五筆:tcce,
<名>
[方]∶一種簸箕 [dust pan]
一頭挑着一隻空篸子。——陳殘雲《香飄四季》 [1] 
另見zān
zān
山如碧玉篸。——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注:“篸與簮同。”
另見cǎn
相關組詞 玉篸 篸篸 瑤篸 翹篸 篸管 雲篸 篸嶺 碧玉篸
水仙花
劉邦
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
仙風道骨今誰有? 淡掃蛾眉一枝。
cēn
[~差]古同“參差”,長短或粗細不齊。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疏簪切,音森。《説文》差也。一曰竹長貌。
又《集韻》初簪切,音梫。篸𥰭,竹貌。
又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注》參差,洞簫。一作篸𥰭。《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象鳳翼參差不齊之貌。《洞簫賦》吹參差而入道德。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正韻》祖含切。𠀤同簪。《博雅》𥯖謂之簪。或作𥸢,或作篸。《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江作靑羅帶,山為碧玉篸。
又《廣韻》側岑切《集韻》緇岑切,𠀤音斟。同針、針,所以綴衣。
又《廣韻》《集韻》並作紺切。《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