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篩子綾羅遺址

鎖定
篩子綾羅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下宮村鄉篩子綾羅村東200米,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6] 
遺址面積為100000平方米,遺物豐富,文化層厚薄不等,最厚處可達5米。1979年,張家口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共發現居住址七處,灰坑八十餘個,出土各類遺物近二千件。根據遺物分析,均屬同一時期遺存,其時代相當龍山文化階段。 [6] 
2013年3月5日,篩子綾羅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篩子綾羅遺址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下宮村鄉篩子綾羅村東200米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1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05-1-005
發佈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篩子綾羅遺址歷史沿革

篩子緩羅遺址發掘討論會 篩子緩羅遺址發掘討論會
1979年4月至11月,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的支持下,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張家口地區博物館組成張家口考古隊,對壺流河流城的篩子綾羅遺址進行了發據。發現了相當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早商文化以及漢、遼等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 [2]  [4] 

篩子綾羅遺址遺址特點

地層堆積
篩子綾羅遺址東西兩個發掘區的地層堆積有所不同。東區的堆積薄而單純,耕土層下即相當龍山文化階段的堆積。西區的堆積厚而複雜,自第四層以下及有關遺蹟的內涵與東區第二層及有關遺蹟的內涵相同,第四層以上為青銅時代或更晚的堆積。 [4] 
篩子綾羅遺址出土陶器 篩子綾羅遺址出土陶器
生產工具
篩子綾羅遺址出土的生活用具主要為陶器,而石器豐富是該遺址的最大特點。其中大型打製石器有亞腰石斧、敲砸器、矛形器。篩子綾羅遺址發現來源於西北文化的卵形三足甕,是龍山文化的代表。還發現,該遺址應為一處較為罕見的新石器時代石器加工地遺址,它的發現豐富了對新石器時代生產工具的認識。 [2] 
房屋基址
篩子綾羅遺址發現房屋基址7座。房屋平面呈正方或長方形,面積和門向無一定規律,居住面多是焙燒的泥土面,白灰面僅一例,屋內均無灶坑。 [4]  [7] 
篩子綾羅F103房屋基址,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積約6.5平方米,方向162度。房屋基穴挖築於生土層,穴壁殘高0.22米。黑灰色的居住面被火焙燒得十分堅硬。居住面中部有一塊長20釐米、寬80釐米、厚2釐米,不甚規整的燒土,被火燒烤得呈黑紅色,當是炊爨處。其他房屋內亦有相同跡象。斜坡式門道在南壁正中。屋內有二個圓形磉墩與門道兩側的柱調相互對應。屋基西北角和東南角各有一龕。西北角龕內有陶器殘片,龕頂和碎陶器上均有煙炱痕。屋內出土一件可以復原的籃紋灰陶盆和一件大致可以復原的陶鬲,以及甕、罐等器殘片。 [4]  [7] 
灰坑
篩子綾羅遺址發掘的灰坑數量很多,形狀不一,有袋狀、筒狀、圓形鍋底狀和不規則形等。以不規則形的數量所佔比重最大。其中是一個底徑達4.5米的大型狀灰坑,其周壁上留有清晰的工具痕。有的坑內有坡道或階梯,其上或有明顯踩踏跡象,可能為居住遺蹟。個別灰坑底部發現有人頭骨。 [4] 

篩子綾羅遺址文物遺存

篩子綾羅遺址出土文物繪製圖 篩子綾羅遺址出土文物繪製圖
石器
篩子緩羅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這些石器有大型的石磨棒、石斧、石矛、石核、切割器等,特別是石鏃,僅在H13號坑裏就發現了50多枚,在篩子綾羅一個遺址就出土細石器809件。這説明當時這個羣落的人們是以狩獵生活為主的。 [6]  [8] 
石刀
篩子緩羅遺址裏發現了龍山時期的石刀。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刀的刃部有經過長期磨蝕留下的溝痕和擦痕,局部還有細小的崩疤。根據微痕分析,石刀應當用於切割。 [5]  [6] 
陶器
篩子綾羅遺址出土的陶器有泥質陶、夾砂陶。顏色以灰陶為主。 [3-4] 
鬲
三足器是篩子綾羅出土的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陶器,考古學家稱它為“鬲”。龍山文化主要代表是,高領低脖子,寬折肩,大袋足,主要容量就在袋足上頭,表面多施以繩紋。 [8] 
卜骨
意識形態方面的遺物以卜骨最多。卜骨系用牛、羊肩胛骨,有的經過整治,僅有灼而無鑽、鑿。 [4]  [6] 

篩子綾羅遺址文物價值

篩子緩羅遺址發掘,使人們對壺流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存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瞭解和新的認識,並獲得一批彌足寶貴的實物資料,為今後工作莫定了較好的基礎。 [4] 
骨、蚌、角、陶質的鏟、錐、針、鑿、鐵、錘、刀的出土,豐富了人們對這個時期文化遺存生產工具的認識。 [4] 

篩子綾羅遺址歷史文化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是繼仰韶文化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為是在山東章丘龍山鎮首次發現,所以稱為“龍山文化”。龍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就是三足鬲,這種器物從龍山時代一直延續到西周時期。而在蔚縣篩子綾羅、莊案等地發現的龍山時期的陶器,多以籃紋和繩紋灰陶為主,炊具就以這種三足鬲為主。這些陶器雖然有地方特色,但與山東龍山文化也有相似之處,説明當時持有這種文化的人們到達了這個地區,而龍山文化是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汶口文化也發源于山東泰山腳下。 [5]  [8] 

篩子綾羅遺址保護措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篩子綾羅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篩子綾羅遺址旅遊信息

篩子綾羅遺址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下宮村鄉篩子綾羅村東200米。

篩子綾羅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下宮村鄉人民政府開車大約5分鐘,路程約2.5千米。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2-28]
  • 2.    發現京西北‖張家口是中華文明的“三岔口”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3-02-28]
  • 3.    陳雍.説説考古[M]:紫禁城出版社,2017:123.
  • 4.    孫進已,蘇天鈞,孫海.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新石器 1[M]:哈爾濱出版社,1994:444.
  • 5.    張之恆.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M]: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329.
  • 6.    孫進已,蘇天鈞,孫海.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綜述 2[M]:哈爾濱出版社,1994:821.
  • 7.    王智.燕趙傳奇 根脈文化 上[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147.
  • 8.    CCTV《走近科學》編輯部.神秘幽寂的皇城[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