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呂學派

鎖定
範呂學派是北宋中期範鎮、呂公著等人創立的學派。
中文名
範呂學派
成立時間
北宋中期
別    名
範呂諸儒學派
創立人
範鎮、呂公著等
著名弟子
範百祿、範祖述、範祖禹、呂希哲

範呂學派簡介

宋仁宗以來,講學之風大盛,文人學士紛紛著書立説,建立學派。涑水、洛學、橫渠等學派相繼創立,十分活躍。範鎮、呂公著、李常、韓維、王叟、呂大防、豐稷、李潛、龔央、上官均、杜純、常安民、李深等亦乘時而起,紛紛聚眾講學或建立家學,形成“範呂學派”,也稱“範呂諸儒學派”。
範呂學派著名弟子有:範百祿、範祖述、範祖禹、呂希哲、呂希純、邢居實、黃庭堅、王庭秀、韓元吉、韓磺、韓維、豐安常、李樸、杜紘、張庭堅、呂好問、龔大壯、晁補之、常同、李鬱等。 [1] 

範呂學派學術主張

範呂學派推崇涑水學派,與洛學關係密切,與橫渠學派亦有來往,與王安石“新學”相對立。他們在政治上追隨司馬光,倡導“禮治”,建議“修德以安百姓”。學術思想亦與涑水學派大體一致,“其道則同”。以研究六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為主,主張多看經典原文,不要為各家註解所惑,渭“讀書不要看別人解,看聖人之言易曉,看別人解則愈惑”,致力探求聖人學説之本義。
範呂學派主張“以治心養性”為本,認為“大哉心乎,天地同本”。他們“以天為心,以道為體”,説“士大夫不知用心於內,以立其本”,則為大錯特錯。主張“治心”,必須“去利慾”,只有去掉“利慾”,才能做到“誠心存”。提倡“精思以得之,兢業以守之”的治學求“心”的修養功夫。認為通過認真地修身養性,求得“誠心”,就“可以與天地相似”了。
此派多數學者反對佛、老學説,“口不道佛、老、申、韓之説”,認為佛、老學説“大段害道”。(《宋元學案》卷十九《範呂諸儒學案》) [1] 

範呂學派主要著作

範呂學派主要著作有:範鎮《範蜀公集》、《東齋記事》、《正言》、《樂書》,韓維《南陽集》,王巖叟《易傳》、《春秋傳》,豐稷《孟子注》,李深《杭州集》、李樸《章貢集》,杜紘《文集》(參《雞肋集》)、《易説》等。 [1] 

範呂學派作品影響

範呂學派與涑水、濂溪、洛學、橫渠等學派比較起來,十分微弱,“於學統或未豫”,但“未嘗不於學術有功”(《宋元學案》卷十九《範呂諸儒學案》)。他們有的往來於橫渠學派,有的加入洛學學派,對各家學説的形成與發展不無補益。其弟子範祖禹在此基礎上另創“華陽學派”,呂希哲創“榮陽學派”,陳瓘、鄒浩創“陳鄒諸儒學派”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