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家婆

(身份代稱)

鎖定
管家婆,舊時稱呼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務的地位較高的女僕,或主婦。
中文名
管家婆
釋義一
地主等管理家務的地位較高的女僕
出    處
《京本通俗小説菩薩蠻
釋義二
主婦

管家婆舊時地位高的女僕

《京本通俗小説菩薩蠻》:“有管家婆稟覆:‘恩王,近日新荷眉低眼慢,乳大腹高,出來不得。’”《三國演義》第五五回:“管家婆進曰:‘貴人休得驚懼。’”

管家婆明代宮中管事的宮女

1.清無名氏《秋燈錄董姓妻》:“崇禎帝每晨起盥漱,宮女與帝櫛發者為最尊,稱管家婆。”姚雪垠《燕遼紀事》:“乾清宮的管家婆魏清慧輕輕地掀開半舊繡龍黃緞門簾,走進暖閣。”
2.明朝的公主下嫁後,就遷居宮內的十王府。 這時,皇帝就會派給她一個貼身服侍的老女官,這個老女官被稱為“管家婆”,對許多事有相當大的管理權。駙馬如蒙公主召見,從皇城宅第前往宮中去敍夫妻之情時,面臨的最大難關就是這個“管家婆”,必須重金賄賂。因為如果沒有“管家婆”的傳達,駙馬就無法見到公主。 [1] 

管家婆主婦

柳杞《好年勝景》:“那叫做白嶺的班長,真像一個管家婆,什麼他都領頭幹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