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符仲華

鎖定
符仲華, [37]  男,浮針療法發明者, [1-2]  [4]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會長、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 [3]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 [39] 南京中醫藥大學浮針醫學研究所所長, [15]  北京中醫藥大學聘為臨牀特聘專家, [16]  浮針博物館首任館長,中國針灸學會浮針專業委會主任委員, [47]  北京中醫藥大學浮針醫學研究所所長。 [48] 
中文名
符仲華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南京中醫藥大學
職    務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會長
性    別
學位/學歷
博士

符仲華人物簡介

符仲華 符仲華
符仲華,男,發明了浮針療法,被譽為——“浮針之父”。南京中醫藥大學浮針研究所所長,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後,南京浮針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浮針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6年,符仲華開始試着在一些簡單病痛上試驗。通過反覆摸索、反覆試驗,發明了專用針具——“一次性使用浮針”。
1999年浮針療法被評為全軍醫學繼續教育一類項目,2001年榮獲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2002年,浮針療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發明專利號:97114318.8)。
2012年6月,南京中醫藥大學專門成立浮針研究所,符仲華出掌該研究所。
符仲華 符仲華

符仲華人物經歷

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碩士 [17] 
南京大學疼痛生理學博士 [17] 
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後 [17] 

符仲華社會任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會長
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 [3] 客座教授 [39] 
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37]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牀特聘專家 [16] 
浮針療法發明人 [1] 
再灌注活動創始人
患肌理論創始人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指導老師
廣東省中醫院符仲華浮針醫學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
深圳寶安中醫院浮針傳承創新研究室指導老師 [41] 
中國針灸雜誌編委 [18] 
台灣肌痛學會顧問
加拿大浮針醫學會名譽會長
歐洲浮針醫學會終身名譽會長
美國大紐約浮針醫學會名譽會長 [41] 
甘肅省針灸學會浮針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38]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 [39] 
浮針傳承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 [39] 
廣東省中醫院師帶徒指導老師 [39] 
廣東省中醫院符仲華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 [39] 
浮針博物館首任館長 [45] 
中國針灸學會浮針專業委會主任委員 [47] 
北京中醫藥大學浮針醫學研究所所長 [48] 

符仲華科研成果

符仲華發明專利

多方位整序脈衝電磁治療儀 [44] 
新型浮針 [43] 
電脈衝橡膠治療罐 [42] 
浮針器具 [40] 

符仲華實用新型專利

多方位整序脈衝電磁治療儀 [5] 
新型浮針 [6] 
電脈衝橡膠治療罐 [7] 
一種電脈衝治療罐 [9] 
浮針器具 [8] 
壓痛測定器 [10] 

符仲華著作譯作

《浮針療法》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12] 
《浮針療法速治軟組織傷痛》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年7月版。 [14] 
《浮針療法治療疼痛手冊》人民衞生出版社,2011年3月版。 [11] 
《浮針醫學綱要》,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21] 
《浮針醫學患者讀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年8月。 [20] 
《浮針醫學臨牀精萃》,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8月。 [13] 
《浮針醫學概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19] 

符仲華發表論文

符仲華,楊兆民.當代針灸學研究的轉變及其啓示.針灸臨牀雜誌,1993年第5期 [22] 
圓道觀與針灸學説.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 [35] 
“內聖外王”對手厥陰經形成的影響,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23] 
關於針灸研究方法之孔見,針灸臨牀雜誌,1995年第3期 [24] 
星狀神經節阻滯聯合浮針治療偏頭痛[J]. 臨牀麻醉學雜誌,2010年第8期 [25] 
針刺方向、角度、深度與針刺鎮痛的關係[J]. 中國針灸,2010年第11期 [26] 
浮針療法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徵[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年第15期 [27] 
浮針治療慢性腰部軟組織痛的臨牀評價[J]. 臨牀麻醉學雜誌,2005年第12期 [28] 
浮針療法及其對針灸學發展的啓示[J]. 中國針灸,2005年第10期 [29] 
浮針遠道進針治療頸椎病[J]. 針灸臨牀雜誌,2005年第4期 [30] 
也談浮針與腕踝針的合併問題——《腕踝針與浮針合二為一論》讀後[J]. 中醫外治雜誌,2001年第3期 [31] 
浮針療法治療痛證的探究[J]. 現代康復,2001年第16期 [32] 
關於“略談中國針灸在加拿大的發展”一文的補充[J]. 中國針灸,2001年第9期 [33] 
浮針治療675例疼痛的簡化McGill疼痛量表評價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1年第2期 [34] 
浮針療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 52例[J]. 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36] 

符仲華人物影響

衞生部十二五規劃本科教材《刺法灸法學》中介紹了浮針,2012年下半年即將在Elsevier(世界著名的醫學出版公司)出版的醫學教材:《 Trigger Point Dry Needling – Intramuscular Manual Therapy: An Evidenced and Clinical-Based Approach》(主編:Jan Dommerholt PT, MPS, DPT, César Fernández-de-las-Peñas, PT, DO, PhD),浮針療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將作為重要章節,向國外的醫學生們、同行們介紹。這樣,在國內外的醫學教材中,浮針療法已經佔據一席之地。 [4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