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笑人會

鎖定
笑人會是淮安市平橋鎮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舉行大型商貿集會,是平橋鎮民間傳統習俗。 [1] 
中文名
笑人會
地    區
平橋鎮
性    質
民間傳統習俗
起    源
清咸豐年間

笑人會節日起源

清咸豐年間,淮安(現淮安市淮安區)平橋鎮商業發達,廟宇香火興旺,以東聖院(兜率庵)為最盛,曾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的傳説。當地平民百姓自發舉行“笑人會”。“笑人會”又稱“小人會”,每年農曆三月初一,由總會首指揮各班會眾列隊前往廟堂敬香,禮拜彌勒佛像。笑人會的規模遂後發展到28班會。如農民的“天農會”,糧行的“天谷會”,商業的“天安會”,飲食業的“天佑會”,理髮業的“天真會”,民船業的“天盛會”和首飾店的“天寶會”等。數千名會眾分佈周圍各鄉鎮。每逢出會,街道上搭起布棚,隊隊班會,旗鑼傘扇,亭台牌燈,戲獅舞龍,花船跑驢蛤用精及馬戲等相繼巡迴表演。會期由1天延長到3天,因彌勒佛笑口常開而稱“笑人會”。

笑人會節日習俗

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
行會期間,運河上架起浮橋,停航3天。在3里長的街道上,開展各式商貿活動。1925年國民政府要員在行會期間路過平橋,強行拆除浮橋,使笑人會不歡而散。1935年,平橋笑人會恢復活動。後因日軍入侵,廟宇被毀,笑人會不再舉行。1990年,開始恢復笑人會。1991年,該會有了自己的會旗、會歌和會章,會員的服飾也各具特色,笑人會以組織商品大聯展而成為一次大規模的商品交易會,文娛節目以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取代過去的迷信色彩,並伴有別具一格的燈展。整個平橋集鎮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多種民間表演和商品展示將主要街道擠得水泄不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