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竇莊古建築羣

鎖定
竇莊古建築羣,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峯鎮豆莊村 [2]  [12]  ,明崇禎二年(1629 年)歷時九年建成,現存建築佔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 [3] 
竇莊古建築羣西依山,三面環水,有大量民宅,還有廟宇、樓閣、祠堂、書房、校場、法庭、地牢、城牆、城門樓、牌坊、店鋪和大量的碑刻等。其中佛廟主殿及配殿為元代遺構,其它多為明、清建築。竇莊古建築羣脈絡清晰,特色鮮明,開啓了鄉村城堡建築的先河,是明清時期北方民居建築的代表作,為研究當地社會生活、經濟發展、民俗民風提供了重要物證 [3] 
2006年5月25日,竇莊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竇莊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峯鎮豆莊村 [2]  [12] 
所處時代
明至清 [2] 
佔地面積
約 40000 m² [3]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編    號
6-0454-3-157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別    名
竇莊古城堡 [3] 

竇莊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竇莊古建築羣 竇莊古建築羣
竇莊古建築羣位於山西省沁水縣東南竇莊村沁水河畔,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大理寺正卿張五典及其子孫所建。明崇禎初年,陝西農民軍王自用部屢次進攻山西 ,張五典正是在此時構築了竇莊村城寨。竇莊的地形與郭壁相似,背山面河,位於河西。張五典之子張銓為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天啓元年(1621年)赴任監軍遼東,後金兵圍遼陽,張銓苦戰被俘後壯烈殉國,竇莊及周圍現存其衣冠冢。竇莊城池、街道、院落修建過程中,相傳當地有位出名的“孝子”張烈功,在京城為官,為其母安排了仿京城的景緻,故有“小北京”之稱。傳説竇莊原有九門九關,丁字街形,也有牌樓及“四大四小”建築風格的民居。現僅存四座這樣的民居。城牆已毀,僅存南、北城門和殘破的角樓。現存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進士、御史張銓的“尚書第”和“天 恩世錫”院,仍不失為高門大院, 眾多的磚、石、木雕保存至今。

竇莊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竇氏老宅上院、西院、蓋家院、忠恕院、竇氏老宅下院、亞魁院、南講堂、南花園南院、南花園西院、南花園東院、南花園後門、戲台、安土墩仁院、耕讀院東院、耕讀院西院、呂祖閣、孝友王家院南院、孝友王家院北院、當鋪院、張氏祠堂大門、尚書府上宅大門、尚書府上宅二門、尚書府上宅西院、尚書府上宅南院、尚書府上宅北院、土地廟、馬家院、三串六院、五鳳樓、楊家院、三聖閣、財神廟、藏兵洞、西堡牆、南門、南門裏院、當鋪東院、當鋪西院、當鋪南院、常家大院東院、常家大院中院、常家大院西院、常家大院大門、尚書府下宅門樓、尚書府下宅北院、尚書府下宅南院、尚書府下宅東院、武房院、觀音堂、佛廟、張氏祠堂、竇氏祠堂、竇家院、商鋪、盧家院、南院、武魁院北院、武魁院南院、燕桂傳芳院、凝瑞院、張氏九宅大門、對廳院、北門裏、寅賓院、司寇第、竇四宅、孝友院、勤儉院、小北門、北堡牆、旗杆院、倉房院、世進士第院、票號院一進院、票號院二進院、地牢、慈母堂、藏寶樓、古公堂、賈氏一院、賈氏二院、賈氏三院、潘家院、張仙閣 [2] 

竇莊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尚書府 尚書府

竇莊古建築羣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竇莊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護標誌 保護標誌
2015年12月3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佈竇莊古建築羣南門裏院、竇家院、當鋪一院、當鋪二院、當鋪三院、尚書府上宅、世進士第、商鋪修繕設計方案的批覆 [4-11]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佈古垛后土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2] 
保護範圍
西至侯月鐵路東側路基,東至沁水對岸,南至溪水過侯月鐵路涵洞與溪水入沁水河口連線。
建設控制地帶
北至沁河大橋,南與保護範圍相同,東、北兩側至保護範圍外第一重山嶺。
參考資料: [2] 

竇莊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竇莊古建築羣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峯鎮豆莊村 [2]  [12]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晉城站出發,途經晉運高速、端潤線,到達竇莊古建築羣,路程大約51.6千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