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窺詞管見

鎖定
《窺詞管見》原刊於李漁《耐歌詞》(即《笠翁詞集》)卷首,是李漁相當重要的一部詞學理論著作。 廣泛論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築、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藝術和生活中的美學現象和美學規律。
中文名
窺詞管見
作    者
李漁 [1] 
ISBN
9787500474296 [1] 
創作年代
清代
原    刊
李漁《耐歌詞》

窺詞管見內容簡介

《窺詞管見》是李漁非常重要的一部詞學理論著作,對詞的特點作了相當精闢的論述,特別是將詞與詩、曲加以比較、對照,鮮明突出,發前人所未見,惜過去少有關注,今日再看,有珍寶鈎沉之意。
《窺詞管見》問世三百多年來,一版再版、備受稱讚,如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稱《閒情偶寄》“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説李漁“對於生活的藝術的透徹理解……充分顯出中國人的基本精神”。

窺詞管見作者生平

李漁(1610-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生於江蘇雉皋(今如皋)。清初著名戲曲家、小説家、戲曲理論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於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説,與《閒情偶寄》等書。
評價
中國著名文學批評史家朱東潤説:“笠翁之論,於戲劇之價值,及著作戲劇之樂趣,言之至切”(見於朱東潤《李漁戲劇論綜述》)
美國哈佛大學資深教授韓南説:“在非凡的程度上,李漁有聲有色地出現在他所有的作品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