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普

(《三國志・戰略版》中的武將)

鎖定
程普是手遊《三國志・戰略版》裏面的一名武將。
程普為吳陣營、5星級武將,設計來源於程諮之父程普。 [1] 
中文名
程普
性    別
登場作品
《三國志・戰略版》
陣 營
星    級
5
統    御
5

程普背景故事

效忠孫堅、孫策、孫權三代的吳國老臣。程諮之父。在孫堅參與反董卓聯盟時,作為他的參謀對抗董卓軍。在汜水關擊敗胡軫。至洛陽後,與孫堅共同發現玉璽。孫堅戰死後,輔佐孫策、孫權,赤壁之戰時是主張與曹操交戰的武鬥派中心人物。最初因被指派到年輕的周瑜麾下而心懷不滿,但見識到周瑜的指揮後,心悦誠服。後追隨周瑜在赤壁、南郡,接連戰鬥;自鎮壓黃巾起追隨孫堅。周瑜死後,成為南郡太守。與劉備分割荊州而遷至江夏後去世。 [1] 

程普能力設定

程普兵種適性

名稱
級別
騎兵
B
盾兵
A
弓兵
A
槍兵
S
器械
B
參考資料 [1] 

程普武將戰法

類型
名稱
介紹
自帶戰法
勇烈持重
受到傷害時,有20%概率淨化自己負面效果,同時使隨機敵軍單體進入震懾狀態(無法行動),持續1回合。
拆解戰法
克敵制勝
普通攻擊之後,對攻擊目標再次造成一次謀略傷害(傷害率90%,受智力影響);若目標處於潰逃或中毒狀態,則有70%概率使目標進入虛弱(無法造成傷害)狀態,持續1回合。
參考資料 [1] 

程普玩法分析

程普陣容搭配

  • 甘寧+太史慈+程普
主將:甘寧,萬箭齊發+避實擊虛(全武)
副將:太史慈,克敵制勝+兵無常勢(全智)
副將:程普,唇槍舌戰+無當飛軍(全統)
解析:在沒有其他吳國強力弓S武將時,用程普來搭配組成國家隊能多10%的屬性加成。隊伍甘寧和太史慈雙核輸出搭配輔助程普來組成的隊伍。程普帶唇槍來搭配自帶戰法儘可能打出震懾效果,同時帶無當能夠為隊伍提速的同時搭配太史慈的克敵制勝來打出傷害,傷害優秀且控制力度強。 [2] 
  • 周瑜+太史慈+程普
主將:周瑜,奪魂挾魄+坐守孤城
副將:太史慈,折衝御悔+彎弓飲羽
副將:程普,錦帆軍+禦敵屏障
解析:具體的玩法思路是周瑜攜帶奪魂挾魄戰法既可以降低對方的屬性,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屬性,擁有更高的輸出和續航。太史慈在輸出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兩次普攻的手段打出一定的軟控效果。至於程普的話則是純輔助,主要是利用錦帆軍加強陣容兵種強度,同時禦敵屏障可以在前期獲得一定的減傷效果。 [3] 

程普戰法分析

  • 勇烈持重
分析:程普的自帶戰法範圍廣,只要自身受到傷害便能夠觸發其戰法進入判定震懾是否生效的狀態,所以可以讓程普帶挑釁,唇槍舌戰,千里馳援,守而必固等吸收傷害的戰法來提升勇烈持重的觸發率(不過要注意的是,程普為隊友分擔傷害的時候不會觸發勇烈持重),從而提升程普打出震懾的概率。同時其自帶的淨化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程普速度慢容易吃控的缺點。 [2] 
  • 克敵制勝
戰法分析:普通攻擊之後,對目標再次造成一次謀略傷害;若目標處於潰逃狀態或中毒狀態,則有70%的概率使目標進入虛弱(無法造成傷害)狀態,持續一回合。該戰法有着合格的基礎傷害,同時因為其使突擊戰法且受智力加成,所以適合用於能夠大量普攻以及智力不錯的武將。有因為克敵制勝能夠搭配潰逃和中毒打出控制效果,所以使用該技能時隊伍最好能夠擁有能夠施加中毒和潰逃倆種狀態的能力。 [2] 

程普玩家評價

程普擁有槍S,盾弓都為A的兵種屬性,兵種屬性不錯較為全面,可比較尷尬的是吳國中五星武將只有呂蒙和甘寧是槍兵S的,這意味着程普在不和甘寧呂蒙組隊的時候要丟失一部分的屬性加成。屬性方面,統率成長2.06,智力成長1.44,武力成長1.19,速度成長0.89,統率和智力的成長都不錯,武力和速度成長一般。綜合而言程普有着比較好的生存能力,和他的戰法也比較契合,但是進攻能力會比較平庸,一般在隊伍中作為肉盾保護隊友,也適用於在吳國國家隊缺人的時候拿他頂替。遊民星空評 [2] 

程普彩蛋花絮

原型故事
傍有軍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堅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硃紅小匣,用金鎖鎖着。啓視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堅得璽,乃問程普。普曰:“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堅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託疾辭歸。”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誰想數中一軍,是袁紹鄉人,欲假此為進身之計,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紹與之賞賜,暗留軍中。次日,孫堅來辭袁紹曰:“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別公。”紹笑曰:“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堅失色曰:“此言何來?”紹曰:“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盟主處,候誅了董卓,歸復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堅曰:“玉璽何由在吾處?”紹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堅曰:“吾本無之,何強相逼?”紹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禍。”堅指天為誓曰:“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眾諸侯曰:“文台如此説誓,想必無之。”紹喚軍士出曰:“打撈之時,有此人否?”堅大怒,拔所佩之劍,要斬那軍士。紹亦拔劍曰:“汝斬軍人,乃欺我也。”紹背後顏良、文丑皆拔劍出鞘。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眾諸侯一齊勸住。堅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奪之。(自《三國演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