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移民就粟

鎖定
移民就粟,是調粟 [2]  的一種,即把災民遷移到產糧區、豐產區。中國古代交通不便,將大量救災糧運送到災區極其艱難。因此,移民就粟為歷代糧食流通最普遍施行的辦法。《周禮·地官·大司徒》載:“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這是移民就粟救荒的最早記述。秦以後,歷代經常施行。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關中大飢,米斛萬錢,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漢。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遷移平原災民二十萬到茂陵。晉嘉平四年(252年),關中飢,宣帝表徙冀州農夫五千人佃上郯(今甘肅天水市境)。北魏神瑞二年(415年),莊稼不熟,京畿之內,路有行饉,帝因飢將遷都於鄴,用博士崔浩計乃止,最後分簡尤貧者就食山東。至隋唐,移民就粟具有了移北民而就南粟的特點。 [1] 
中文名
移民就粟
定    義
把災民遷移到產糧區、豐產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