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東陵

鎖定
秦東陵,又稱秦芷陽陵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麓,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王族陵園之一,埋葬有秦王二位、太子一位、王后三位。 [4] 
秦東陵共有四座秦王陵園,共發現“亞”字形墓3座、“中”字形墓2座、“甲”字形墓7座,以及大量陪葬坑及建築遺址。墓葬各自以人工壕溝和天然河溝環繞, 形成獨立陵園。其中的一號陵園的2座“亞”字形墓由出土文物及其文字記載證實為秦昭襄王和其妾唐太后的。 [2] 
2006年5月25日,秦東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中文名
秦東陵
地理位置
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麓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284-2-064 [1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1] 

秦東陵歷史沿革

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秦昭襄王長子、悼太子嬴氏在魏國去世,葬於芷陽。 [6]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十月,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羋八子去世,葬於芷陽驪山。 [6]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葬於芷陽。秦孝文王即位後,將其母唐太后與秦昭襄王合葬於芷陽。 [6]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莊襄王嬴子楚去世,享年三十五歲,葬於芷陽。 [6] 
秦始皇帝十九年(前228年),帝太后趙姬去世,與秦莊襄王合葬於芷陽。 [6] 
1986年,西安市臨潼縣文管會在文物普查過程中,根據韓峪鄉油王村村民王學良提供的線索,對暴露在該鄉范家村北的夯土遺蹟進行了調查鑽探。 [4] 
2012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秦東陵進行了勘探。確認了秦東陵一號陵園的具體區域範圍。此外還發現了陵園四面壕溝,陪葬坑12座,小型陪葬墓區3處共計161座,建築遺址11處;其他時代古墓葬37座、晚期坑19座、窯址8座、井址4座,晚期衝擊溝兩處。 [10] 
2014年9至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秦東陵四號陵園東南部的建築遺址及附葬坑進行挖掘。在一座新發現的“中”字形墓葬南側,一處建築遺址的殘存平面呈“凹”字,總面積達2230平方米。 [9] 
秦東陵遺址平面圖 秦東陵遺址平面圖

秦東陵墓葬格局

秦東陵一號陵園

秦昭襄王陵內部圖 秦昭襄王陵內部圖
一號陵園依山坡而建,地勢東高西低,前瀕灞河,後依驪山。已確定的範圍東起範莊及武家坡村,西到馬莊及東門村西,南起范家村,北到棗園武三隊,陵園面積82.42萬平方米。陵園由壕溝(東、南、西、北四條)、“亞”字形主墓葬(2座)、陪葬坑(14個)、建築遺址(11處)及小型陪葬墓(161座)構成。另有其他時代古墓葬37座、晚期坑19座、窯址8座、井址4座,晚期衝擊溝兩處。 [3-5] 
兩座“亞”字形主墓葬位於陵園中部偏南,墓頂上有封土堆,現存高2—4米,東西長250米,南北寬150米。表面呈魚脊形,各由東西南北四個墓道組成。兩墓的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南北並列,相距40米,經考古確認,這兩座墓葬的墓主為秦莊襄王嬴子楚和其妾唐太后唐八子。 [3-4] 
陪葬坑主要分佈在主墓墓道夾角處及東西方向。陵園建築遺址由於在農田基建過程中遭破壞,現僅存夯土殘跡,主要分佈在主墓南北方向。陪葬墓主要分佈在陵園壕溝內側50—80米範圍內,形制有長方形豎穴洞室墓和方坑豎穴式墓兩種,以陵園東北角及東南角分佈相對比較密集。 [3-4] 
陵園壕溝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南北長1180米、東西寬695米,四角連接處,除東北角完好外,其餘三角均被自然和人為破壞,已不存在,特別是西北角地處現存沖溝外延的低凹地帶,壕溝已不復存在。東、西壕溝中段偏南處各有一處缺口,應為一號陵園的東、西門址。 [3-4] 

秦東陵二號陵園

二號陵園位於一號陵園東北方向1500米處,總面積為45萬平方米。陵園南北兩面以天然壕溝作屏障,東面經鑽探得知早年系一條走向大體南北方向的不規則的天然壕溝,經人工修葺為陵園東界。西界為一天然斷崖。園內勘探發現有“中”字形大墓1座、“甲”字形大墓5座、陪葬坑9座、小型墓葬17座、地面建築1處、以及秦以後時代的部分墓葬和衝擊溝。 [6] 

秦東陵三號陵園

三號陵園位於武家溝村北100米處,東南距一號陵園1500米,陵園西、北兩側利用天然壕溝作為其兆溝,東、南兩面兆溝為人工開鑿。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為5.04萬平方米。陵園內有“中”字形大墓1座,封土呈覆鬥形,東西向,西墓道長46米,墓室為20×26米。陵園有兩處建築遺址,分別在兩墓道的正西或正北處。有陪葬墓一處,位於陵園的東南,已發現四座墓葬。 [6]  [8] 

秦東陵四號陵園

四號陵園位於小峪河南岸,整個陵區位於山前衝擊扇面上。陵區東起馬斜村,西至染房村,南抵井深溝,北到小峪河南岸,與一號陵園隔河相望,相距約2500米,總面積達80萬平方米。陵園內發現“亞”字形大墓1座,“甲”字形墓葬2座,小型陪葬墓羣1處。 [6] 
四號陵園的建制與已發現的其他幾座陵園略同,四周構築隍壕,其中除北面為造陵時修建外,東、西、南三面均是利用了原來的自然溝壑。陵園平面似東西向的長方形,東西長960米,南北寬500米,面積48萬平方米。隍壕利用自然溝壑,遺蹟尚存,人工構築的北邊隍壕,僅留有東西殘長的16.5米一段,隍壕的壁面用天然石塊築砌。 [7] 

秦東陵文物遺存

“八年造”漆木高足豆 “八年造”漆木高足豆
2010年10月,秦東陵一號陵園秦昭襄王陵發生特大盜墓案,經過陝西省警方近三個月的連續作戰,這起案件終於告破,被盜的11件文物悉數追回。其中1件為國家一級珍貴文物“八年造”漆木高足豆,其餘10件為漆木簡,均為國家三級珍貴文物。文物專家認為出土文物具有比較重要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八年造”漆木高足豆上刻寫的20餘銘文更是彌足珍貴,已成為確認被盜陵墓主人的重要物證。 [12]  “八年造”漆木高足豆屬於古代盛放糧食的器具,保存基本完整,黑、紅兩種顏色鮮明,繪有流雲狀紋飾,豆盤略有殘缺,銘文中有“八年相邦薛君造,八年丞相受造”等字樣,證實了齊國人孟嘗君即薛君曾在秦昭襄王時在秦國任相的史實。 [12] 

秦東陵研究價值

秦東陵的特點體現為一陵獨立;陵園為南北向長方形的兩重城垣構建而成;墓葬“亞字形”;方形覆鬥狀封土;未見享堂,或有陵寢建築;陪葬坑數量增多,內增加了珍禽異獸等;殉葬墓減少,祔葬墓為主,“中字形”祔葬墓出現;應有園寺吏舍;無陵邑。與西垂秦陵、雍城秦陵相比,此階段產生了較多、較大的結構變化,結合孝公都咸陽、惠文稱王的歷史背景,可以認為秦陵的發展進入一個由“集中公墓制”到“獨立陵園制”的探索轉型期,是一種探索轉型的王國陵園。 [1] 

秦東陵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秦東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秦東陵旅遊信息

秦東陵地理信息

秦東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麓。 [4] 

秦東陵交通信息

乘坐西安地鐵9號線至紫霞三路站下車,步行3.1千米到達秦東陵。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