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爾希達低地

鎖定
科爾希達低地,黑海東岸低地平原。在喬治亞境內,其名源於古王國。北為大高加索山脈,南為小高加索山脈。有里奧尼(Rioni)、因古裏(Inguri)等河流過。平均高度100∼150公尺(330∼500呎)。年平均降雨量約1,500公釐(60吋)。屬亞熱帶氣候,自古以來宜於農耕。現仍種植柑橘、茶和桐樹。
中文名
科爾希達低地
外文名
Colchis Lowland
俄語名
Kolkhidskaya Nizmennost
所處位置
黑海東岸低地平原
所屬境地
喬治亞境內,其名源於古王國
氣候特點
亞熱帶氣候
適    宜
農耕,種植柑橘、茶和桐樹。

科爾希達低地科位置境域

俄語作Kolkhidskaya Nizmennost,英語作Colchis Lowland。
科爾希達低地位於格魯吉亞,格魯吉亞曾經是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與蘇聯其他各個共和國有着非常密切的經濟關係。
科爾希達低地
科爾希達低地(5張)
格魯吉亞是一個山國,其領土面積的80%為山地和山麓地帶,大高加索山脈使該國西部形成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但是東部温和而乾燥。西部黑海沿岸、里奧尼河至科多里河之間有一塊三角形的科爾希達低地,土壤肥沃。東部有庫拉河、約裏河、阿拉扎尼河等河谷台地也比較適宜於農業。據1996年的統計數字,格魯吉亞有農業用地300萬公頃,其中耕地8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11%;割草場10萬公頃,牧場180萬公頃。全國一半以上的面積處於海拔1000米以上。該國屬格魯吉亞南北山麓地帶是水果、茶和其它經濟作物的生產區和牧區,而中間的低地和平原則是葡萄、穀物和其它農作物主要種植區的和肉、奶主要產區。

科爾希達低地大高加索山脈

大高加索山脈為年輕褶皺山地,全長1200多公里,分東、中、西三段。東西兩段山地較低,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下;中段窄而高峻,許多山峯在海拔5000米以上,冰川地貌發育,主峯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1200米以下為闊葉林;1200~2200米為針葉林;2200~3000米為亞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氣候地區差異明顯:大高加索山以北的北高加索屬温帶大陸性氣候;以南的外高加索屬亞熱帶氣候。主要河流有庫拉河、庫班河等。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北高加索屬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分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國。
大高加索山脈 大高加索山脈
高加索山脈(Caucasus Mountains) 亞洲和歐洲間的高大山系。兩洲分界線。位於黑海、亞速海和裏海之間。北鄰東歐平原,南抵伊朗、土耳其邊境。是一個由大、小高加索山脈及由庫馬—馬內奇低地等組成的龐大山系。構造上屬新生代阿爾卑斯褶皺帶。地形以高山、高原為主。自北而南分成幾代阿爾插斯褶皺帶。地形以高山、高原為主。自北而南分成幾列平行的地形單元:庫馬—馬內奇低地、斯塔夫羅波爾高地和黑海沿岸低地;大高加索山脈;科爾希達低地和連科蘭低地等;小高加索山脈。

科爾希達低地小高加索山脈

小高加索山脈  是一個褶皺山地,西與龐廷山地東緣相接,東部延伸為塔雷什山脈,並逐漸過渡為厄爾布爾土山脈,長500多公里,平均海拔2500~3000米。
小高加索山脈 Little Caucasus  亦稱Lesser Caucasus,俄語作Maly Kavkaz。  高加索地區南部的褶皺山脈。行政上分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共和國。高度一般在2,400公尺(8,000呎)以下。  高加索南部褶皺山脈。在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境內。大致與大高加索山脈平行,西北-東南走向,延伸約600公里。北以蘇拉米山同大高加索相連,南接亞美尼亞高原。最高峯吉亞梅什山海拔3,724米。西坡濕潤,年降水量2,500毫米,有茶樹、柑橘等亞熱帶作物;東麓乾燥,年降水不足300毫米,有耐旱的亞熱帶灌從;山頂為高山草甸。礦藏有鐵、銅、明礬和重晶石。
小高加索山脈(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