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技考古學

(考古學術語)

鎖定
科技考古學指用現代科技手段獲得古代人類社會遺存、遺物和遺蹟的潛信息,從而儘可能地恢復古代人類社會的面貌
中文名
科技考古學
外文名
Archae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分    類
考古學
定    義
用現代科技手段獲得古代人類社會遺存、遺物和遺蹟的潛信息,從而儘可能地恢復古代人類社會的面貌

科技考古學學科概念

科技考古是考古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指用現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古代人類文化遺存以及與人類活動相關的自然遺存,獲得更多的古代人類活動信息,從而儘可能地恢復古代人類社會的面貌。

科技考古學研究對象

古代人類活動留下的實物遺存(與考古學的研究對象相同)

科技考古學研究方法

廣義:科技考古的方法論。將各種學科的理論、方法、手段有機結合,應用於收集、整理、研究。
狹義:各種自然科學方法。主要有:
1、斷代測年方法
2、產地分析方法
3、食譜分析方法
4、生物(基因)方法
5、遙感技術

科技考古學研究過程

1、調查勘探
2、發掘獲取資料
3、室內 整理研究

科技考古學分類

按研究內容分類
動物考古、植物考古、生物考古、環境考古、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等
按研究方法分類
遙感考古、環境考古、計算機考古、地學考古、分子生物學考古等
按作業地點分類
航空考古、田野考古、水下考古、沙漠考古等

科技考古學中國考古學

50年代,南京博物院羅總真先生將宜興周處墓的文物送到南京大學化學系進行檢測。
1957年,仇世華、蔡蓮珍夫婦被夏鼐先生委以重任,建成第一個C14測年實驗室。
50年代前後,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成立,主要從事古陶瓷研究;北京鋼鐵學院主要從事古代冶金技術的研究。
碳十四測年,古陶瓷科技史,古代冶金技術史三個領域是中國科技考古的主流。
80年代末90年代初,周昆叔等人開展環境考古研究。
俞偉超在班村發掘中,邀請地質、地理、動物、植物和理化專家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199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極大促進了科技考古學的發展。
第35屆國際科技考古研討會在中國召開。

科技考古學前景展望

1、學科劃分越來越細
2、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強
3、發展速度日益加快
4、科技考古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幾乎所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都能成功的運用於科技考古的研究,因而科技考古學應當有較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