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秀峯書院

鎖定
秀峯書院,又名忠烈祠,天門書院之前身,自創建迄今已有235年。位於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1984年5月,石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秀峯書院
地理位置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
景點級別
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忠烈祠

秀峯書院歷史沿革

秀峯書院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知縣潘曙與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知縣鮑啓泌興辦。書院草創期間,僅有房屋二間,陳設簡陋,但一時文風丕振,大為生色。
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石門知縣許耀祖(浙江會稽人)用俸祿及捐款重修書院,置以匾額,賜以嘉名,曰秀峯出院,有講堂三間,二門二進,頭門一棟,有正心齋、進德齋、時習齋、明道齋、誠意齋、居業齋、日新齋、正誼齋八齋房。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石門知縣曾維楨把秀峯書院更名為天門書院,並捐資進一步對書院進行修繕。
1940年7月,秀峯書院更名為忠烈祠,石門中學設於此。解放後,石門中學更名為石門二中,原書院舊間一直保留。1972年8月,因受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的影響,原三進的圓門,院落等諸建築及西側的藏書樓,系六面迭檐閣樓,被無情拆毀。

秀峯書院書院現貌

現存秀峯書院系磚木結構的清式民間建築。台基為長方形,總面闊17.2米,總進深16.3米,建築面積280.36平方米,台基四周牆腳及階檐以長條形青石鋪墊。第一進過大門為廳堂,面闊二間,進深二間。頭門正面為高大結實的封火山牆,距地平面高11.3米,單檐瓦頂,略往北挑。頂有石質望柱,望柱為方形,蘑菇頂,兩高兩低,中間兩望柱三間間隔3.4米,望柱用弧形鏤空石材相連,高低兩望柱間隔1.2米,望柱之間用石材砌成菱形幾何圖案,材質規整,鏤刻精細。整個頭門高大宏偉,氣勢恢宏。頭門正中為方形石門,今門聯仍在,即:“浩氣英風長留天地,儐籩旅事報賽春秋。”廳堂次間為左右耳房,面闊5.75米,進深4.8米,耳房前為兩個天井,材質為大青石,規鉅端莊,封閉清靜。
第二進為講堂,面闊二間,進深二間,單檐、小青瓦硬山頂、尖山式封火牆一層翹角,背頂正中置葫蘆寶瓶一個,脊背兩側分別繪以花卉,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講堂左右為廂房,面闊5.8米,進深8.3米。原有康熙年間《石邑天門書院會議膏火資費並經理章程碑誌》一方,1992年移到石門文廟東碑廊保存。
秀峯書院石構件、木構件樸素端莊,典雅大方,堪稱湖南傳統建築的藝術寶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