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禽兔圖

鎖定
《禽兔圖》,又名《雙喜圖》,是中國北宋畫家崔白所作,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描繪兩隻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山喜鵲屬鴉科鳥類,性機靈,喜羣聚,有衞護領域的習性。畫面上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太大的鳥類,無需像遇到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似欲迴應經此路過不行嗎“三者動態與其呼應之關係,恰構成似有“之”型韻律動感。
作品名稱
《禽兔圖》
作品別名
《雙喜圖》
作    者
崔白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
中國古畫

禽兔圖作品賞析

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潑生動的神韻。這種自然生態中的景象,不是從籠檻中能觀察到的,畫家必需具備精湛的繪畫描寫能力,而且時常到郊野觀察,在偶然中見此生動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練的技法憶寫稍縱即逝的景象,再參考平時曾畫過的相關畫稿,或再去觀察描繪,始能慢慢完成工謹詳實的作品。崔白是開始發揮寫生精神的畫家,他沒有前人的畫稿可臨摹或參考,更不可能如現代人有照相機可協助。他靠超越前人的觀察研究、及描繪能力,探索花木鳥獸的生意,擺脱花鳥屬裝飾圖案的遺影,開創新的發展方向。

禽兔圖表現技法

《禽兔圖》在表現技法方面,靈活地運用工謹與粗放的筆趣:描繪山喜鵲屬工筆雙鈎填彩法,畫兔子基本上與雙鈎填彩有關,但表現皮毛,用細膩的線條描繪處理,隱去輪廓邊線,達至更寫實的形貌。一般獸毛不像鳥類羽毛,那麼容易分出層次與各種形狀,但詳觀兔子身上的體毛,仍可見有較短而柔密的,也有較長而挺健的,數種長短質地不同的毛,各有內層保温或外層防護之作用。崔白表現毛絨絨的皮毛,並非用固定的一兩種筆法,或絲毛或刷毛而成,他豐富而寫實的用筆變化,將質感量感相當逼真地呈現出來,故有可觸可摸的感覺。
畫竹、草、樹葉亦是雙鈎填彩法,但畫荊棘則是沒骨法染畫而成,樹葉中的葉脈也有摻用沒骨法。畫樹幹則以粗放的筆意描繪,筆鋒的折轉變化極為明顯。畫土坡側筆放膽揮毫,雖粗細筆調共有畫中,相融和諧,增添活潑之意。或許是崔白放逸的個性,才敢跨出時代的限制。

禽兔圖作者簡介

崔白(約1004—1088年),中國北宋畫家,字子西,活躍於宋神宗前後。濠梁(今安徽鳳陽)人。這位畫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民間畫師,生活顛沛流離,後來有很多人都為他的不得賞識打抱不平。像米芾在他的《畫史》中説,在嘉佑年間(1056—1063年),公卿貴族們對競相收藏的畫作一味求古,多是閻立本、韓滉一類畫家畫作的贗品,而對於如崔白這般優秀的當代畫家的畫作卻熟視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