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禹跡山摩崖造像

鎖定
禹跡山摩崖造像,又稱碑院大佛,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碑院鎮大佛村,地處禹跡山山腰。造像開鑿年代為唐代,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石刻立佛。 [1]  [3-4] 
禹跡山摩崖造像的大佛坐北朝南,倚巖而立,通高約18米。大佛面南偏西,螺發,面部略方,雙目微啓,鼻樑寬厚,唇部輪廓明顯,有雙下巴,嘴角微微上翹,呈微笑狀。袒上身,露出胸線,下身着裙,腰間繫蝴蝶結,外披雙領下垂式袈裟,右側裙裾搭覆於左肩,紋飾刻工精細,造形嚴謹。左手平舉與胸齊,掌心向上,右手微舉,掌心向左,施説法印狀。造像僅上身與巖壁相連。造像雕鑿線條簡潔流暢,刻工精細,造型藝術和雕刻風格盡顯唐代石刻神韻,其儀態、神韻之美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文物價值。 [1]  [3-5] 
2013年5月3日,禹跡山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禹跡山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碑院鎮大佛村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582-4-085

禹跡山摩崖造像歷史沿革

禹跡山摩崖造像刻鑿的確切年代無題刻記載,造像年代無法確定。
2010年,南部縣啓動禹跡山大佛災後本體加固防風化保護項目工程,完成了佛像全身清理、漆彩褪洗、佛身封護加固和防風化處理的工作。 [4] 

禹跡山摩崖造像建築特點

禹跡山摩崖造像的大佛刻鑿在海拔667米的禹跡山腰,背巖而立,面南稍偏西。為立像,經過修補,高18米,腰寬6.1米,下肢寬5.2米,腳掌長寬均1.3米。為釋迦牟尼佛。大佛為螺發,面部略方,雙目微啓,鼻樑寬厚,唇部輪廓明顯,有雙下巴,嘴角微微上翹,呈微笑狀;袒上身,露出胸線,下身着裙,腰間繫蝴蝶結,外披雙領下垂式袈裟,右側裙裾搭覆於左肩,紋飾刻工精細,造形嚴謹;左手平舉與胸齊,掌心向上,右手微舉,掌心向左,施説法印狀。造像僅上身與巖壁相連。 [1]  [4]  [6] 
禹跡山摩崖造像

禹跡山摩崖造像文物遺存

禹跡山摩崖造像現存龕窟2龕,共計尊像4尊。 [3] 

禹跡山摩崖造像歷史文化

  • 年代考究
大佛刻造的確切年代因無鐫刻及文獻記載,無從稽考,但從南宋前期閬中人何汝賢所撰《禹跡山院記》一文中就已有禹跡山大佛的記載可知,至遲在北宋時期,佛像早已存在,再就其造型、衣着、風格及雕刻手法來看,並與四川地區其它摩崖造像比較,應近似唐末時期作品。 [8] 

禹跡山摩崖造像文物價值

禹跡山摩崖造像雕鑿線條簡潔流暢,刻工精細,造型藝術和雕刻風格盡顯唐代石刻神韻,其儀態、神韻之美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文物價值。 [1]  [5] 

禹跡山摩崖造像保護措施

1983年,禹跡山大佛被南部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7] 
保護碑 保護碑
1991年,禹跡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13年5月3日,禹跡山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禹跡山摩崖造像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禹跡山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碑院鎮大佛村。 [3]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南充市出發經蘭海高速—南廣大道—嘉陵大道西段—嘉陵路—S101—G245—大佛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