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祥義號門面

鎖定
祥義號門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1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1]  [4] 
祥義號門面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築,大門入口處有一座高二層的西洋巴洛克風格鐵藝大棚 [3]  。祥義號門面建築採用現代磚木結構,立面模仿圓明園西洋樓的巴洛克形式,並且吸收了中國傳統裝飾手法,對研究民國時期的商業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3] 
1995年10月20日,祥義號綢緞店舊址門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5]  。2006年5月25日,包含祥義號門面在內的大柵欄商業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祥義號門面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1號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883-5-010

祥義號門面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馮保義和內宮太監小德張正式合作,在大柵欄街8號創辦祥義號。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祥義號遷至大柵欄街1號。
1954年,祥義號改為公私合營 [3]  [4] 

祥義號門面建築風格

祥義號門面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築,下部做須彌座,花草紋。清水山牆凸出,仿西洋式牆線分三部分,中部磚雕傳統花草紋,頂部有寶瓶圓雕,牆頭兩面有“祥義號綢緞店”字樣磚雕。大門入口處有一座高二層的西洋巴洛克風格鐵藝大棚,採用繁縟的鐵花裝飾,大棚立面置6根鏤空鐵柱,柱頭飾鐵藝花瓶。大棚欄二層置長方形鐵藝招牌,招牌內採用三層“回”字框,框內裝飾花草造型,中心框內嵌大理石匾額“祥義號綢緞店”,招牌三邊裝飾鐵藝花草,所有鐵藝顏色均為墨綠 [4] 

祥義號門面主要建築

祥義號門面鐵藝大棚用巴洛克風格的鐵藝做成方柱、鐵柵、匾額和出跳的棚檐。面闊五間,中間為大門,兩側為鐵柱分割間數,柱間為鐵欄。鐵欄下為1.5米高的石制須彌座,須彌座束腰雕刻中國傳統題材花飾。鐵柵欄大門開間較大,兩側為方形鐵柱,柱體上佈滿鐵藝花飾圖案,柱頭為寶瓶,上置蓮花。大門兩柱間為鐵藝山花,圖案以花飾卷草為主。大門兩側柱間柵欄圖案豐富,有植物葉、梅花等多種花卉圖案,柵欄頭為魚叉形狀。在大門上部用鐵藝做匾額,中心為商店字號,四周圍以荷花、菊花等花飾。匾額上為出跳檐口。鐵藝柵欄兩側為灰磚清水牆,在墀頭部位做磚雕裝飾 [3] 

祥義號門面歷史文化

浙江杭州馮氏家族經營綢緞生意數代。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春天,家族為了打開北方市場,派19歲的馮公前往北京,在前門開辦綢緞店。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憑藉在綢緞界的名聲和裁剪技藝,馮公之子馮保義認識了慈禧太后手下的太監總管小德張,並深受其信任。之後,小德張極力向太后推薦馮保義為宮內提供服裝定做,並且提議用江浙總督進貢的絲綢摺合成銀兩當作裁剪費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馮保義和小德張正式合作,在大柵欄街8號創立祥義號綢緞店,“祥義”二字由馮保義和小德張(本名張祥齋)名字組合而來 [4] 

祥義號門面文物價值

祥義號門面建築採用現代磚木結構,立面模仿圓明園西洋樓的巴洛克形式,並且吸收了中國傳統裝飾手法,對研究民國時期的商業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3] 

祥義號門面文物保護

1995年10月20日,祥義號綢緞店舊址門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5] 
2006年5月25日,包含祥義號門面在內的大柵欄商業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祥義號門面旅遊信息

祥義號門面地理位置

祥義號門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1號 [1] 

祥義號門面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2、5、20、22、48、59、66、67、82、93、120、137、141、599、622路公交車,在前門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2、8號線,在前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祥義號門面約5.1千米,駕車約2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