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祝顥

鎖定
祝顥(1405年-1484年),字惟清,號侗軒。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祝秀巖六世孫,錢紳妹夫,祝允明祖父。中國明朝時期官員。 [3] 
祝顥於正統四年(1439年)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彈劾不苛察,不訐人私。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景帝詔奪情任都御史,不奉詔。景泰元年(1450年),末起復原職,升山西右參議,轉左參議,天順四年(1460年),遷右參政。吏材精敏,興學重教,治獄多平反冤抑。成化元年(1465年),歸籍。與親家徐有貞及劉珏、杜瓊等人相與遊賞雅集,蔚成風氣。後卒於成化二十年(1484年)。 [3] 
祝顥喜作行草書,詩文典贍,又精於吏學及律令條例,以治《易》名,著有《侗軒集》。 [1]  [3] 
別    名
祝維清
維清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洲(今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405年
逝世日期
1483年
主要作品
《侗軒集》
本    名
祝顥

祝顥人物簡介

祝顥(1405—1483)明代官員。字維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祖父。
祝顥書法《跋沈周魏園雅集圖》 祝顥書法《跋沈周魏園雅集圖》

祝顥詩作選摘

【次陽明堡】
祝顥石刻像 祝顥石刻像 [2]
晚次陽明堡,登樓望雁門。牛羊歸遠楚,燈火映孤村。
塞近風遍勁,山高日易昏。羈懷何以遣,公館自開尊。
【途中即景】
野曠雲初卷,山晴翠欲流。殘陽牛背笛,新月水邊樓。
異土逢佳景,危途得勝遊。浩然襟抱豁,清興落滄洲。
【沙沱晚行】
野曠天清落日黃,西風衰草白茫茫。停驂四望行人絕,一片寒雲逐雁行。
【小李將軍院體小幅(二首)】
金屋瓊台擁畫樓,錦雲香滿採蓮舟。人間盡道仙家樂,不識霜娥有底愁。
花暗宮垣柳映堤,五陵春色望中迷。昭陽月上長門閉,猶放香紅逐馬蹄。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 2.    祝顥石刻像刻於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藴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
  • 3.    李峯,湯鈺林編著.蘇州歷代人物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