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磨溝遺址

鎖定
磨溝遺址,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陳旗(今王旗)鄉磨溝村,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時期的古遺址。 [2]  [6] 
磨溝遺址範圍內發現有仰韶中晚期、馬家窯、齊家和寺窪文化遺存。遺蹟包括灰坑、陶窯等,多集中分佈在發掘區的東南角和西南角,中部零散分佈。2008年,磨溝墓地首次發掘,經過考古人員5年不間斷的發掘,發掘遺址東、西側馬家窯及仰韶遺址面積約1500平方米,中部齊家文化墓葬區面積約10000平方米,清理墓葬約1700餘座,獲取了大量考古學資料。磨溝遺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銅器、金器、鐵器等不同質地隨葬器物約一萬餘件(組)。磨溝墓葬是考古出土鐵器歷史最早的墓葬;發掘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墓葬;文化形態最具多樣性的墓葬;齊家文化墓葬數量分佈最多最廣的墓葬;排列規律最整齊的墓地。磨溝遺址為進一步認識齊家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對了解西部地區古代民族的遷移及其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較好的例證。 [2]  [5-6] 
2013年5月,磨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磨溝遺址
地理位置
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陳旗(今王旗)鄉磨溝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商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62-1-46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磨溝遺址歷史沿革

磨溝墓地挖掘現場 磨溝墓地挖掘現場
2008年,磨溝墓地首次發掘,經過考古人員5年不間斷的發掘,發掘遺址東、西側馬家窯及仰韶遺址面積約1500平方米,中部齊家文化墓葬區面積約10000平方米,清理墓葬約1700餘座,獲取了大量考古學資料。 [2]  [4] 

磨溝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磨溝遺址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址範圍內發現有仰韶中晚期、馬家窯、齊家和寺窪文化遺存。其中齊家文化墓葬區約8000平方米。 [5] 
遺蹟
遺蹟包括灰坑、陶窯。多集中分佈在發掘區的東南角和西南角,中部零散分佈。灰坑和陶窯之間存在互相打破的情況。小型灰坑平面多呈近圓形,大型灰坑平面不規則。總的來説灰坑深度都明顯比口徑小,除H8是底徑略大於口徑、斜壁平底以外,其他大都是口大底小、弧壁圜底的形態且,底面多留存有細膩純淨的硬土,表面凹凸不平。陶窯的保存狀況不一,保存較好的僅有Y3、Y4、Y5三座,其它都只剩火膛和部分火道。陶窯結構特徵一致,火膛位置明顯比窯室低,連接處為雙火道,窯室內為環形火道。窯室底面鋪墊陶片。火膛及火道大都有修繕痕跡,陶窯內壁大部分為青灰色硬麪。 [6] 
磨溝墓地
磨溝墓地遠眺 磨溝墓地遠眺
磨溝墓地是一處齊家文化中晚期洮河中上游地區大型聚落的公共墓葬區。磨溝墓地位於甘肅省臨潭縣與岷縣交接處洮河西南岸、磨溝河西岸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王旗鄉(原陳旗鄉)磨溝村西北。遺址地處山間台地,北臨洮河,東接磨溝河,東、南、西三面環山,自然地形呈馬蹄形,地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2200米左右,現為多級梯田,面積約40萬平方米。
磨溝墓地全景俯視圖 磨溝墓地全景俯視圖
磨溝墓地位於磨溝遺址中部,墓地北部疊壓與清末民初當地村名預防匪亂修築的堡子下,現堡子不存,經反反覆覆的折騰,其下的墓葬保存較差,而墓地中、南部由於受南高北低地勢的優勢,埋葬較深保存較好。墓地北部由墓地東部磨溝村排水沖刷形成的東南—西北一條沖溝將墓地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面積約2500、南部約8000平方米,排水沖溝及墓地東北部人為破壞盜掘的墓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墓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
豎穴土坑墓結構
豎穴土坑墓結構(3張)
磨溝墓地整體佈局由西北向東南排列,計有約二十九列墓葬,多列排列相對規整,各列之間的距離寬窄略有區別,各列之間排列的墓葬數量不盡相同,多者一列可達百餘座,少者一列只有數座。有些列之間也存在弧形排列或錯位現象,也存在少數兩列之間“加塞”現象,墓葬方向基本為西北方向,有些墓向略有偏差,但不會超出大致範圍,僅有個別兩列之間“加塞”的列頭墓葬的成異類,方向南北向。
雙偏室結構
雙偏室結構(4張)
磨溝墓地的每一座墓葬的結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最簡單的豎穴土坑墓呈圓角長方形豎穴土坑,四壁較直,平底。成人墓葬較大且較深,兒童豎穴墓相對小而淺。個別豎穴土坑墓發現有專門放置隨葬器物的頭龕或腳龕。看似結構簡單而埋葬方式並非向結構一樣從簡,在單人仰身直肢葬的基礎上,花樣翻新的埋葬方式時不時會使人眼前一亮,如兩人上下疊置、多人並列合葬、大人小孩同穴合葬等等。隨葬品多放置於頭骨或軀體附近,有些放於腳端,還有個別墓葬顯示自己的財富隨葬成堆的豬下頜骨。複雜的墓葬結構有豎穴偏室墓或稱豎穴偏洞墓,是磨溝墓地主要墓葬結構,主要分佈於墓地北區的東西兩側、墓地中區及南區,約佔70%以上,有豎穴(墓道)和偏室(墓室)兩部分組成。豎穴偏室墓一般豎穴較寬大並且較深,豎穴墓道多數設有一個頭龕,也有部分擁有上下兩個頭龕,個別墓葬設有側龕或腳龕,還有少數既有頭龕也有腳龕。豎穴墓道下部兩端靠近偏室一側多有對稱的嵌立封門板的豎向凹槽,命名“封門槽”,以偏室數量的多少將其分為單偏室、雙偏室和多偏室。多人合葬單偏室墓葬數量最多,墓室陶挖位於豎穴墓道一側,一般在豎穴墓道的頭端有頭龕,在豎穴墓道兩端靠近偏室一側有豎向封門槽,以偏室位置還可分為左偏室和右偏室;雙偏室墓葬數量相對較少,以偏室位置也可再分為左右偏室和位於同一側的上、下偏室;多偏室墓葬數量最少,主要分佈於墓地中區東部,豎穴左、右兩側皆有偏室,其中一側或兩側為上下偏室。個別偏室有上、下層之分。墓室的結構如此複雜,埋葬方式的多樣性可想而知,偏室墓以多人合葬居多,合葬人數在2~16人不等,有成人與成人、成人與兒童合葬等等。由於埋人數量多少不同導致墓室大小的差別。埋葬方式葬和火葬,土葬有為一次葬、二次葬、遷葬等不同的葬式,有時幾種葬俗或現象常常存在於同一墓葬之中,從葬式不同可以瞭解當時氏族社會中不同人羣的社會地位、等級差別及人們對意識形態的理解和表象。 [2] 

磨溝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出土銅器
出土銅器(5張)
磨溝遺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銅器、金器、鐵器等不同質地隨葬器物約一萬餘件(組)。 [2] 
陶器
磨溝遺址出土陶器為大宗,紋飾有細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弦紋、戳刺紋、刻劃紋等,有個別器物在腹部刻劃有龜、蛇、羊、鹿等動物形象,器形以雙大耳罐、腹耳罐、侈口細頸罐、豆、器蓋等為代表。 [2] 
石器
石器種類有斧、鑿、穿孔磨石、細石刃、研磨器、磨棒及製陶工具等生產工具及權杖頭、滑石珠、綠松石片等禮儀或裝飾品等。 [2] 
骨器
骨器種類有骨柄石刃刀、匕、鏟、錐、針、籤、釧、管、環等生產、生活用具和裝飾品。 [2] 
銅器
銅器種類有斧、削、泡、耳環、半月形項飾、管、環、珠等工具及飾件等,工具相對較少,裝飾品較多。 [2] 
金器
金器有個別耳飾件。 [2] 
鐵器
鐵器主要是腐蝕嚴重的鐵塊。 [2] 

磨溝遺址文物價值

磨溝遺址:考古出土鐵器歷史最早的墓葬;發掘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墓葬;文化形態最具多樣性的墓葬;齊家文化墓葬數量分佈最多最廣的墓葬;排列規律最整齊的墓地。磨溝遺址為進一步認識齊家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對了解西部地區古代民族的遷移及其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較好的例證。 [3]  [5] 

磨溝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磨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磨溝遺址所獲榮譽

磨溝遺址被評為“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 

磨溝遺址旅遊信息

磨溝遺址地理位置

磨溝遺址位於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陳旗(今王旗)鄉磨溝村。

磨溝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磨溝遺址,路程約72千米,用時約1小時4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