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

鎖定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和韓佐鄉境內,是新石器時代、漢、晉時期的古遺址。 [3] 
磨咀子墓區面積約70萬平方米,墓葬密集,出土文物豐富。發現了馬家窯文化的建築址、窯穴和大批漢墓。五壩山墓羣分佈在一片土山形成的丘陵台地上,墓區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墓葬密,墓葬大多為土洞墓,少數為磚室墓,出土大量遺物。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是一處彙集多個時代、多種文化內涵的綜合性大型古文化遺存地,對中國考古學、漢晉史、西夏史和美術史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該墓羣出土的大批漢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發現,為研究漢代經學、版本學、校勘學、古文字學、簡冊制度、禮俗及養老、尊老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特別是發現的《儀禮簡》《王杖簡》,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3-4] 
2013年3月,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
地理位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和韓佐鄉境內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漢、晉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82-2-16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歷史沿革

1955年,發現磨咀子墓區;1955年、1959年,甘肅省博物館先後進行三次發掘。 [3-4] 
1983年,因建磚廠,陸續發現五壩山墓羣各代墓葬。 [1] 
1984年~1987年,先後進行過兩次搶救性五壩山墓羣發掘,發現馬家窯文化墓葬3座,兩漢墓葬120座,晉墓5座,西夏墓葬4座。 [1]  [3] 
2001年,2003年至2005年,甘肅省文物考古所等再次進行了磨咀子墓發掘。 [3-4]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遺址特點

綜述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位於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和韓佐鄉,為新石器時代、漢代、魏晉、西夏墓葬。 [3] 
磨咀子墓區
磨咀子墓區
磨咀子墓區(1張)
磨咀子墓區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纏山村磨咀子村南500米處,面積約70萬平方米,墓葬密集,出土文物豐富。發現了馬家窯文化的建築址、窯穴和大批漢墓。 [3-4] 
磨咀子墓區 磨咀子墓區
帶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由墓道、照牆、墓門、甬道和墓室五部分組成。墓室平面多為長方形,個別也有圓角長方形,墓道長度在10~13米、寬為0.8~1.1米之間,坡度大多為20~30°,近墓門約1米左右坡度變緩,基本和地平面平行。僅M3以白灰塗抹四壁,且有壁畫,其餘墓穴未見有修飾。多為一男一女雙人合葬墓,僅M9一座墓葬為兩女一男的三人合葬墓,每座墓的主人下葬時間有先後。均為仰身直肢葬。葬具均為木棺,棺板之間由蝴蝶榫卯連接。豎穴土坑墓,主要為馬廠類型墓葬,也有少量漢以後的墓葬。大多數墓坑長、寬僅能容納一人仰身直肢葬。人骨架大部分有擾動或遷葬的跡象。多無隨葬品,僅少量墓葬有一兩件陶器隨葬,隨葬品一般放置在墓主人的頭骨兩側。甕棺葬,葬具為泥質紅陶或夾細砂紅陶甕,也有部分為彩陶甕。埋葬方法為先挖一圓形坑,將罐口朝下或朝上,口朝下的罐先將底部削下,再將底覆其上;口朝上的未發現覆蓋物。灰坑均為馬廠時期遺蹟,多為不規則橢圓形袋狀,也有少量其他不規則形狀的灰坑。有少量包含物,主要為夾砂紅陶片、彩陶片和獸骨等。共發現8座窯址,因現代取土使地表遭到嚴重破壞。這8座窯址開口距地表淺,故遭到嚴重破壞,僅殘存窯底局部。 [4]  [6] 
M25,長條台階形墓道的單室土洞墓,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墓道方向166°。長6.45米、坡長6.7米、上口寬0.8米、底部寬0.9米。墓道口距地表1.6米、底距地表2.78米,墓道中填土疏鬆,內含小石塊及陶片等,近墓門處有較大的石頭5塊,散置於填土中。墓門(甬道)以大石塊堆砌,甬道內亦填充石塊。墓門高1.17米、底寬0.75米;甬道長0.66米、高1.1~1.17米。頂為人字坡形。墓室呈長方形。長3.04米、寬1.0米7、高1.3米,墓室底距地表深2.8米。頂為人字坡形,略有土塊塌落。室內一棺,為柏木素棺,樣榫卯結構,置於墓室後部偏東側。長2.02米、寬0.54米、高0.73米。棺內一人,仰身直肢,面朝上,頭向墓門。以麻布裹屍,並用布帶將身體上下交叉相系以覆面蒙臉,外卷草蓆。墓主為女性,保存較好。年代屬東漢中期。 [5] 
五壩山墓羣
五壩山墓羣位於武威涼州區古城鎮,墓葬分佈在一片土山形成的丘陵台地上,墓區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墓葬密佈。墓葬大多為土洞墓,少數為磚室墓,出土大量遺物。從發掘情況,五壩山既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遺址,又是一處兩漢、魏晉、西夏時期的墓葬羣。 [1]  [3]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文物遺存

綜述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出土文物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出土文物(5張)
五壩山墓羣出土馬家窯文化彩陶,金花1件,木牘1件。3號西漢墓壁畫是考古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山水畫壁畫。磨咀子墓區出土了大量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與馬廠類型的彩陶。兩漢墓葬中出土了以《武威漢簡》《王杖十簡》和《王杖詔書令》為代表的一大批兩漢簡牘文獻和木質文物。 [1]  [3]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研究價值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是一處彙集多個時代、多種文化內涵的綜合性大型古文化遺存地,對中國考古學、漢晉史、西夏史和美術史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該墓羣出土的大批漢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發現,為研究漢代經學、版本學、校勘學、古文字學、簡冊制度、禮俗及養老、尊老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特別是發現的《儀禮簡》《王杖簡》,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3]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保護措施

2013年3月,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旅遊信息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地理位置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和韓佐鄉境內。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羣(磨咀子墓區),路程約18.9千米,用時約2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