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鰈

鎖定
石鰈魚與高眼鰈外形近似。一般體長20~30釐米,體重250~400克。主要分佈於温帶及寒帶地區,肉質近似刺黃蓋鰈,耐貯藏。
別    名
石板
石崗子
石江子
石鏡
石夾 展開
別名
石板
石崗子
石江子
石鏡
石夾
二色鰈 收起
中文學名
石鰈
拉丁學名
Platichthys bicoloratus(Basilewsky,
動物界
硬骨魚綱
鰈形目
亞    目
鰈亞目
鰈科
亞    科
鰈亞科
石鰈屬
分佈區域
朝鮮, 庫頁島及千島羣島以南,中國東海、黃渤海
英文學名
Stone flounder

石鰈形態特徵

石鰈
石鰈(5張)
體無鱗,小形魚完全裸出,稍大魚則有粗糙骨板出現,通常沿背鰭與臀鰭基底以及側線排列為3縱行,頭部及尾柄上下亦有小骨板;無眼側完全裸出。側線略呈直線狀,有顳上枝。背鰭起點偏在無眼側,約與上眼前緣相對。腹鰭略對稱。尾鰭後緣圓形或截形。有眼側褐色或灰褐色,或有小形暗色斑紋。 [1] 
其區別於高眼鰈的主要特徵是:背鰭腹鰭邊緣均有堅硬狀不規則的石骨數塊,故名“石崗魚”。石骨與魚體大小相關,魚大則石骨大,魚小則石骨小,一般大者如蠶豆大。牙小,上下頜各一行。頭小,略扁。兩眼均在頭的右側。側線較直、明顯、前部微突起。有眼一側被櫛鱗、呈褐色或灰褐色;無眼一側被圓鱗,呈銀白色,有的身上和鰭上有小形暗色斑紋。

石鰈產地產季

主要分佈於温帶及寒帶地區、我國主要產於黃海、渤海。以海洋島漁場,石島漁場和遼東灣漁場產量較多。生產季節為春秋兩季,以秋季產量較大。遼寧長海縣盛漁期為9~10月份,產量頗豐。

石鰈經濟價值

肉質近似刺黃蓋鰈。鮮魚比較耐貯藏。食法與刺黃蓋鰈同。因而很受東北地區消費者歡迎。此外,石鰈魚也是出口創匯商品。

石鰈人工繁殖

經研究人員實驗,人工培養條件下,石鰈親魚性腺雖能發育,但難以自然產卵,需人工催產。石鰈性腺發育適宜水温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温為4~8℃。在6~10.5℃條件下,經34天培育,共獲1.3cm接近完成變態的稚魚804尾。 [2] 
參考資料
  • 1.    石鰈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5-03-16]
  • 2.    石鰈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姜海濱; 趙中華; 宋愛勤; 張雲尚; 李玉珍 齊魯漁業 199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