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泓寺石窟

鎖定
石泓寺石窟,又稱川子河石窟,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富縣直羅鎮川子河北岸,是隋至明代佛教石窟,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唐、宋、金、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 [1-2]  [5] 
石泓寺石窟,現存洞窟10座,窟型以方形、壇柱式為主,窟內中央設壇,壇四角設通頂立柱,壇上雕成組造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釋迦、倚坐彌勒、文殊、普賢、舒坐觀音、羅漢、幹佛、三清等。石泓寺石窟為研究中國歷史、宗教史,特別是雕塑藝術,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資料。 [2]  [5]  [7] 
2006年5月25日,石泓寺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中文名
石泓寺石窟
地理位置
陝西省延安市富縣直羅鎮川子河北岸
所處時代
隋至明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65-4-05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石泓寺石窟歷史沿革

隋大業年間,始建石泓寺石窟。
唐、宋、金、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了石泓寺石窟。 [1]  [5] 

石泓寺石窟遺址特點

石泓寺石窟,窟型以方形、壇柱式為主,現存10座洞窟,第1—5窟內保存較多造像;第6窟為晚期道教石窟;第7—10窟為空窟,形制不甚規整。
第1窟內有隋大業紀年,第3、4窟殘存唐鹹通紀年,第5窟存北宋開寶元年題記。以上四窟左右比鄰,形制、規格相若,均為中央設壇的方形窟,門道兩側有持矛按劍的金剛力士浮雕。佛壇上依背屏雕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窟頂略作小穹隆形。四壁鑿龕雕坐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遊戲坐菩薩等。
第2窟為主窟,造像題記年代集中在金皇統元年至金貞元二年之間,推測為金代石窟。前室與第1窟相連,主室平面呈方形,寬10.3米,高5.4米,進深10.7米,中央設壇,壇基四角各有一方形石柱通連窟頂,壇上主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圓雕。佛結咖趺坐於仰蓮鬚彌座上,具波狀髮髻,身着雙領下垂式袈裟,右手撫膝,左手在腹下結禪定印;頭頂上方雕出窟頂的八邊形蓮花藻井。迦葉、阿難二弟子立於兩側仰蓮台上,迦葉呈老年梵僧相,弓背拱手;阿難為年輕漢僧相,雙手在胸前合十。文殊、普賢二菩薩結咖趺坐於仰蓮鬚彌座上,文殊手執經書狀物,須彌座束腰間刻一獅;普賢頭戴高冠,左手已殘損,右手置於膝上,須彌座束腰間刻一象。
佛壇立柱與窟內四壁佈滿各類雕像,在成列的幹佛間,錯雜開鑿數十個大小不一的龕,兩側壁主要開大龕,後壁主要刻千佛。大小龕內鑿龕造像除常見的三世佛、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薩(華嚴三聖)外,另有結智拳印的䀝盧遮那佛,以及水月觀音、文殊、普賢、八難觀音、地獄變相、十六羅漢和布袋和尚等。 [2]  [3] 

石泓寺石窟文物遺存

石泓寺石窟文物遺存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造像、釋迦造像、倚坐彌勒造像、文殊造像、普賢造像、舒坐觀音造像、羅漢造像、幹佛造像、三清造像、碑刻題記等。 [2]  [4] 
石泓寺石窟內的部分文物
文物名稱
文物照片
舒坐觀音菩薩像 [3] 
水月觀音菩薩像 [3] 
碑刻嘉靖癸卯年題記 [4] 
碑刻開寶三年題記 [4] 
碑刻鹹通三年題記 [4] 

石泓寺石窟歷史文化

  • 藝文
明嘉靖延安知府劉汝作詩讚日:“飛閣撐雲棧,清泉繞茂林”“丹崖雙綠水,梵室倚蒼峯”。 [1] 

石泓寺石窟文物價值

石泓寺石窟為研究中國歷史、宗教史,特別是雕塑藝術,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資料。 [7] 

石泓寺石窟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石泓寺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石泓寺石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石泓寺石窟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富縣直羅鎮川子河北岸。 [1] 
  • 交通
陝西省延安市富縣縣城內駕車經過青蘭高速,大約1小時10分鐘可到達。
參考資料
  • 1.    彭嵐嘉.西北文化資源大典:民族出版社,2018.12:132
  • 2.    王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3:642
  • 3.    羅世平、如常主.世界佛教美術圖説大典 石窟1: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4:406
  • 4.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延安石窟碑刻題記彙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20.7:79
  • 5.    單樹模.中國名山大川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2:736
  • 6.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1-03]
  • 7.    石泓寺佛教文化景區  .延安市地方誌編纂中心[引用日期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