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帽山羣

鎖定
石帽山羣屬於白堊紀的一套陸相沉積—火山岩地層。創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三溪鄉的大帽山(原名石帽山)。分佈較廣泛,主要見於閩侯縣五虎山至福清市東張鎮一帶,並向西延伸到永泰縣西部,閩侯山東梯嶺也有出露,整體呈北東向展布。
中文名
石帽山羣
別    名
石帽山
地理位置
閩清縣三溪鄉
氣候條件
乾旱
多形成奇峯陡壁的巍峨地形,宛似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如永泰的方廣巖和閩侯的十八重溪等風景區。分為兩個巖性組:下組下部以沉積岩為主,由凝灰質粉砂岩、砂礫岩、凝灰岩等組成;上部以酸性火山岩為主,由紫灰、深灰色凝灰岩、凝灰熔岩及玄武岩等組成,常出露於盆地邊緣。上組分佈範圍較下組廣泛,下部以沉積岩為主,有紫紅、紫灰色凝灰質砂礫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上部為酸性火山岩及玄武岩夾沉積岩,主要有紫灰、肉紅色流紋岩、流紋斑岩、凝灰熔岩、玄武岩及不同粒度的沉積碎屑岩等。該地層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形成於受北東東向受斷裂控制的陸相沉積火山盆地,主要是由白堊紀強烈岩漿活動時期火山噴發及噴溢物質所組成,其中常有葉蠟石、明礬石及黑曜岩等火山礦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