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眉山報恩寺

鎖定
眉山報恩寺,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永壽鎮高豐村3組,始建於唐朝年間,重建於元泰定四年(1327年)。 [1] 
眉山報恩寺大殿,坐北朝南,大面闊四柱三開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242.42平方米,佔地面積200平方米。眉山報恩寺大殿古樸、簡潔,保留了宋元時期建築風格,為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樑架,大叉手逗脊,構件做工精細,梁枋線條流暢,樑架上多施童柱、駝峯等,雕刻精美,斗拱極具特色,構造精巧,造型美觀,功能明確,裝飾潔。眉山報恩寺是眉山宗教、工藝、人文、世俗生活等眾多歷史的真實記載和反映,是研究四川宋元時期建築的重要實物證。 [1]  [3-5] 
2006年5月25日,眉山報恩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眉山報恩寺
地理位置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永壽鎮高豐村3組
所處時代
元至清
佔地面積
635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708-3-41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眉山報恩寺歷史沿革

唐朝年間,一個姓王的信仰佛教而未剃度的人為報母親的恩德,修建眉山報恩寺。 [3] 
元泰定四年(1327年),重建眉山報恩寺。 [1] 
清乾隆年間,整修眉山報恩寺。 [1] 
2008年,由於汶川大地震,眉山報恩寺牆體開裂,屋面小青瓦滑落、透亮。 [2] 
2012年8月,眉山市文物局和三蘇博物館對眉山報恩寺大殿進行了測量繪圖,並且運用紅外線照相技術對大殿的重要構件拍照,獲得了內額題記、前桃明間補間挑斡題記、左右側大梁題記、左右山挑斡題記等資料,證明大殿確係元代重建。 [3] 

眉山報恩寺建築格局

眉山報恩寺大殿,坐北朝南,大面闊四柱三開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242.42平方米,佔地面積200平方米。眉山報恩寺大殿古樸、簡潔,保留了宋元時期建築風格,為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樑架,大叉手逗脊,構件做工精細,梁枋線條流暢,樑架上多施童柱、駝峯等,雕刻精美,斗拱極具特色,構造精巧,造型美觀,功能明確,裝飾潔。 [1]  [3-4] 
眉山報恩寺

眉山報恩寺文物遺存

眉山報恩寺

眉山報恩寺的梁和斗拱
眉山報恩寺的梁和斗拱(4張)
眉山報恩寺大殿為抬樑架構,內部減去兩中柱,十架椽屋,五椽栿對前三椽栿,後對乳栿搭牽用四柱。前部三椽栿一端插於金柱內,一端與斗拱交接並出挑做華拱狀;三椽栿上施蜀柱,蜀柱上放大斗承接乳栿,乳栿與鬥交接後出頭,斷面變為矩形,蜀柱與三椽栿接合處砍為雀嘴型,上部有卷殺,乳栿上施駝峯、大斗承接搭牽,駝峯邊緣刻有云紋。五椽栿一端位於後金柱上,一端插入前金柱,斷面近圓形,中部向上彎起,靠後側施蜀柱承接四椽栿,四椽栿上放蜀柱接平梁,蜀柱與梁栿接合處均做雀嘴型,四椽栿上檁條側有叉手、託腳。後部乳栿與櫨鬥交接並出挑,交接後由圓形斷面轉為矩形斷面,承接挑檐檁,乳栿上施寶瓶狀蹋木、大斗,交接搭牽。明間正中用四根斜栿支撐上部檁椽,最上兩根斜栿在脊檁下相交,然後斜向下與下部斜栿交於內額蜀柱之櫨鬥內,下面兩根斜栿自該櫨鬥向下,前部終止於前檐斗拱後部,後部交後檐柱櫨鬥並出挑,承託挑檐檁。兩側披檐做法同後部乳栿做法相同。 [4] 

眉山報恩寺斗拱

眉山報恩寺大殿一週都有斗栱,不同部位做法有差異。前檐施斗拱九朵,其中轉角鋪作兩朵,柱頭鋪作兩朵,補間鋪作五朵(明間用三朵,次間各用一朵)。明間正中一朵補間鋪作前部出45°斜栱,交櫨鬥,後部不出頭。前檐斗拱均為五鋪作出雙抄計心造。東側山面靠南側第一間施一朵補間斗栱,做法同前檐次間補間斗拱,後檐柱柱頭上僅有一櫨鬥,其餘三柱柱頭和補間共施五朵斗栱,均為一斗三升,不出跳做法。西側山牆同東側做法一樣。後檐兩中柱柱頭及補間共施三朵斗栱,均為一斗三升,不出挑做法。兩後金柱間施有三朵一鬥三升攀間斗拱。 [4] 

眉山報恩寺文物價值

眉山報恩寺是眉山宗教、工藝、人文、世俗生活等眾多歷史的真實記載和反映,是研究四川宋元時期建築的重要實物佐證。 [1] 

眉山報恩寺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眉山報恩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眉山報恩寺旅遊信息

眉山報恩寺地理位置

眉山報恩寺交通指引

自駕:自東坡區人民政府出發,路程約20千米,約29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