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龍縣文化館

鎖定
盧龍縣文化館成立於1949年,2015年12月搬入新館,建築面積5391平方米,內設盧龍民俗博物館、非遺展廳、錄音棚、小劇場、多功能培訓教室等。
截至2022年9月,盧龍縣文化館建立分館6個,並在鄉鎮建立了綜合文化站,在村建立了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3] 
2016年,在第四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估為一級館。 [1-2] 
中文名
盧龍縣文化館
景點級別
一級文化館
投用時間
2015年12月
建築面積
5391 m²
成立時間
1949年

盧龍縣文化館歷史沿革

1949年,盧龍縣文化館成立。
2015年12月,搬入新館。
2016年,在第四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估為一級館。 [1-2] 
2020年,盧龍縣文化館為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和547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統一製作了免費開放公示牌,統一向羣眾免費開放。 [3] 
截至2022年9月,盧龍縣文化館建立分館6個,以文化館(一級館)為依託,加強文化體系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面積均按要求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面積200平方米以上,文體廣場覆蓋率達到100%。 [3] 

盧龍縣文化館建築設施

盧龍縣文化館有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服務分中心、盧龍民俗博物館、非遺展廳、錄音棚、小劇場、多功能教室、書畫室、遊藝室等建築和設施。 [2] 
建築設施

盧龍縣文化館文藝創作

盧龍縣文化館的舞蹈《鬥煙斗》等作品連續三屆獲得河北省羣星獎,紅色歷史舞台劇《盧龍北山1942》在河北衞視播出。歌曲《盧龍夜色美》入選全省基層文藝調演,快板《打贏扶貧攻堅戰》、小品《第216户人家》《忠誠》、情景詩劇《老連長》、短視頻《大老張的小喇叭》《春暖花開》《見一面吧》《雪龍吟》、手勢舞《一起向未來》、快板《帶好口罩保平安》等佳作頻出。 [3] 

盧龍縣文化館社會服務

  • 文旅融合
盧龍縣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結合甘薯節、賞花節、紅葉節、採摘節、冰雪節等節慶活動,為羣眾演出舞蹈、秧歌、評劇、京劇、歌曲、魔術等喜聞樂見的節目。活動中,還利用微信抖音宣傳、遊客體驗活動多種手段,幫農民賣農產品,讓活動接地氣,有人氣,提升了盧龍影響力。特別是採取了雲上賞花、網紅直播、漢服大會等形式,舉辦賞花節。2020年賞花節網絡點擊量500多萬次,央視頻學習強國進行了播報。 [3] 
  • 線上普及
利用文化館公眾號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根植沃土 藝潤孤竹”雲課堂線上培訓,主要有樂器、朗誦、聲樂、廣場舞等,讓全縣農村文藝輔導基地、業餘文藝團隊、文藝愛好者足不出户就能學到藝術知識。 [2] 
  • 線下培訓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堅持定期通風消毒,積極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預案以及測温、掃碼、登記、限流等工作流程,通過電話諮詢、預約等形式實施線下培訓。 [2] 
盧龍縣文化館為劇團提供排練場地,進行藝術指導,並且不定期組織劇團下鄉演出。 [3] 
線下培訓
  • 文化惠民
盧龍縣文化館積極創新形式,組織全縣文化志願者、重點文藝團隊開展七進文化下鄉等活動。 [2] 
通過政府集中招標採購,盧龍縣文化館每年為農村業餘文藝團隊發放音箱、秧歌服裝、廣場舞服、鑼鼓鑔等文藝器材,受到羣眾的廣泛好評。 [3] 
文化惠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