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頓努姆戰役

鎖定
197年,塞維魯與羅馬帝國帝位競爭者阿爾比努斯在盧頓努姆(今里昂)決戰,獲得大勝,阿爾比努斯敗北後自殺,塞維魯成為羅馬帝國惟一的皇帝。
名    稱
盧頓努姆戰役
發生時間
197年
地    點
盧頓努姆
結    果
塞維魯大勝

目錄

盧頓努姆戰役事件背景

盧頓努姆就是當代里昂的前世 盧頓努姆就是當代里昂的前世
早在公元193年,珀提納克斯(佩蒂納克斯)皇帝的被殺在帝國內掀起新一輪權鬥。除了靠賄賂競標最高寶座的朱利安努斯(尤利安努斯),還有三位蠢蠢欲動的軍頭在外省磨刀霍霍。其中就包括多瑙河前線的塞維魯、遠在敍利亞的佩森尼烏斯·尼格爾和駐防不列顛尼亞的克羅狄烏斯·阿爾比努斯。他們共同撐起這段史上著名的五帝之年,並立刻投入到短促而血腥的廝殺當中。首先是絕對實力最差的朱利安努斯被消滅,但暫時入主意大利的塞維魯也要靠結盟穩住克羅狄烏斯,才有精力對東方進行一次遠征。最終用一年時間贏下尼西亞和伊蘇斯關口(伊蘇斯之戰)的戰鬥,並將拜占庭安條克等名城拿下。
塞維魯與兩位外省競爭者的地盤分佈 塞維魯與兩位外省競爭者的地盤分佈
兩年後,整頓完東方事務的塞維魯返回羅馬,並將兒子卡拉卡拉立為正式繼承人。但先前已獲得凱撒頭銜的克羅狄烏斯,也計劃着讓自己的兒子獲得同樣殊榮。此舉無異於向前盟友暗示分權訴求,並遭元老院會議的公開抵制。於是在公元196年直接稱帝,並準備用聽命於自己的兩省駐軍發難,從高盧直擊意大利本土。塞維魯也順理成章地對其宣戰,開啓了通向獨霸威權路上的最後一程。
最終翻臉的 塞維魯與克羅狄烏斯 最終翻臉的 塞維魯與克羅狄烏斯
在這輪內戰爆發之初,克羅狄烏斯在西部前線確有更多的主動權。儘管不列顛尼亞只是帝國西北部的最偏遠省份,卻因蠻族抵抗者甚多而被派駐重兵。以至於羅馬人要出動3個公民兵軍團,才能控制住相當於當代英格蘭+威爾士邊區的有限地方。若再算上同等數目的輔助部隊、老兵殖民地的預備役力量和規劃部落的同盟軍,這半個島嶼的駐軍就將超越帝國分佈在北非的力量總和。此外,駐紮在西班牙行省的軍團也聽命於他,而首當其衝的高盧腹地卻沒有什麼抵抗實力。所以,克羅狄烏斯就從加萊一帶登陸,成功擊敗那些缺乏準備的萊茵河邊區軍團。最後抵達阿爾卑斯山脈以西的首府城市盧頓努姆,準備繼續強行軍到羅馬
缺乏防備的萊茵河駐軍 因突遭襲擊而選擇中立 缺乏防備的萊茵河駐軍 因突遭襲擊而選擇中立
好在長期處理邊患的塞維魯也擁有相當經驗,搶在對手接近前就出兵堵住了幾處山間隘口。這樣一來,克羅狄烏斯就只能選擇走南北兩頭繞道。但無論是有海軍常備基地的馬賽,還是北部邊防重鎮的蘇黎世,都不可能在短時間被輕易攻克。反倒是被迫保持中立的萊茵河駐軍,還保持着自己對羅馬當局的低層次忠誠。最後迫使挑戰者主動後退,回到高盧境內的基地過冬。塞維魯則抓住機會,迅速將自己的多瑙河嫡系軍團都調往西面。
羅馬帝國中期的軍團分佈圖 羅馬帝國中期的軍團分佈圖
公元197年開春,塞維魯陣營完成集結,將來自潘諾尼亞伊利里亞默西亞達契亞行省的軍團派往高盧。其中除包含至少4個主力公民兵軍團,還有相當數量的輔助大隊、同盟僕從和後勤單位,足以讓全軍的人數暴漲至75000人。但負隅頑抗的克羅狄烏斯也有應對之策,不僅能繼續指揮手裏的4個正規軍團,還從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三省徵召大批僕從。由於許多羅馬化城鎮都有民兵組織,土著聚落也有義務貢獻兵源,讓類似的總動員並不困難。重要的是,這讓他們能在總兵力層面不落下風。當塞維魯親自指揮的大軍抵達盧頓努姆,克羅狄烏斯也親自部署麾下在這座當代里昂的前身附近。

盧頓努姆戰役經過

來自潘諾尼亞、默西亞和達契亞等地的塞維魯軍士兵 來自潘諾尼亞、默西亞和達契亞等地的塞維魯軍士兵
當年的2月19日,兩支蓄勢待發的羅馬大軍終於在高盧境內拉開戰幕。雙方不但構築着相同的設防營地,連對轟弩炮的形制也完全一致。由於多年來所奉行的輔助軍異地服役政策,不列顛軍團的側翼便會出現使用複合弓和尖頂頭盔的敍利亞重裝弓箭手。他們對手的陣列之間,同樣活躍着發射重型箭矢的克里特輕步兵,以及原籍巴利阿里羣島的西班牙投石手。
克羅狄烏斯的主力軍團來自西班牙和不列顛 克羅狄烏斯的主力軍團來自西班牙和不列顛
但兩位指揮官眼裏的決定性力量,無疑還是呈前後兩線態勢的重步兵軍團。他們披掛的盔甲風格或許多有不同,卻在一樣的鷹旗下奮戰,並以相同的口令執行同質化步驟。至於多以高盧或日耳曼人充當的輔助大隊,也像是在與鏡子裏的自己交手。
在高盧境內對壘的兩支羅馬軍隊 在高盧境內對壘的兩支羅馬軍隊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共和國時代的大兵團對手消失,羅馬軍團也在1-2世紀間出現了退化跡象。他們變得越來越仰仗正面對抗或防守反擊模式,減少了過去曾非常氾濫的預備隊包夾,也不再會樂意用鏟子去挖掘側翼工事。這讓雙方在持續2天的絞肉機式的戰鬥中難分勝負,反而因各自士兵的素質突出而承受着巨大傷亡。
在近身交戰中廝殺的羅馬軍團士兵 在近身交戰中廝殺的羅馬軍團士兵
直到塞維魯在第3天將破局重任交付給騎兵,才終於看到了取勝希望。這是因為克羅狄烏斯陣中的輔助騎兵數量較少,且大都來自高盧和西班牙兩地。所以在兩日的消耗後露出疲態,無法繼續應對那些長期同東歐遊牧部族交手的精鋭分隊。羅馬人在該世紀初開始組建具裝騎兵部隊,專門部署在默西亞等前沿行省,無形中讓塞維魯軍隊的側翼更具優勢。
騎兵優勢讓塞維魯的軍隊艱難取勝 騎兵優勢讓塞維魯的軍隊艱難取勝

盧頓努姆戰役結果

隨着兩翼騎兵的潰敗,大量的輕步兵開始從兩側遞進射擊,讓克羅狄烏斯麾下的輔助大隊也堅持不住。連環爆破式的災難,最後發展到中路軍團,進而釀成無可挽回的全盤失敗。這位險些觸及最高權力的不列顛尼亞總督,在屬下徹底失去秩序前就逃入了盧頓努姆城。但自己很快意識到所有退路都遭對手封鎖,只能在以自殺的方式宣佈自己退出爭鬥。塞維魯則下令將屍體再度斬首,綁在馬上展覽給獲勝士兵欣賞。另外派人把頭顱送回意大利,警示所有還對其懷有不滿之心的貴族。
克羅狄烏斯在死後還遭凌辱屍體 克羅狄烏斯在死後還遭凌辱屍體
從軍事角度來看,盧頓努姆戰的過程役宣告了蠻族成員與騎兵崛起。他們將越來越多地扮演重要作用,直至將原本高傲的公民兵都壓制下去。塞維魯本人的選擇更多是出於將領本能,卻也註定會成為政治聚變的低調預演。這場殘酷內鬥也讓許多邊區的駐軍單位蒙受巨大損失,迫使他在短暫的統治期內不斷對達契亞、帕提亞和北非用兵。
塞維魯自己最後也死在不列顛前線 塞維魯自己最後也死在不列顛前線
新任皇帝還會在戰後削弱需重兵把守的不列顛尼亞,拆散大規模單位並將全省重新分化為兩半。但此舉也讓蘇格蘭高地皮克特人部落愈發囂張,逼得他要在日後再率40000兵馬御駕親征。直到盧頓努姆戰役大勝結束後的第14個春秋,自己也死在了當代約克郡境內的埃博拉庫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