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瑟福公式

鎖定
在α粒子散射模型中,考慮金屬箔有一定厚度,一個α粒子穿過金屬箔會被許多金屬原子散射,當有n0個入射α粒子時,微分散射截面應為dn=Ntn0dσ。
中文名
盧瑟福公式
外文名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公    式
dn=Ntn0dσ
t    為
金屬箔厚度

盧瑟福公式盧瑟福散射公式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它代表在散射角θ方向單位立體角內金屬箔散射的α粒子數,這就是盧瑟福散射公式。其中N是金屬箔單位體積原子數,t為金屬箔厚度,dn是散射角θ到θ-dθ之間的立體角dΩ內的被散射的α粒子數。
若在每次實驗中,僅改變一種實驗條件,從上式可得四種函數關係:
⑴同一α粒子源,同一金屬箔,僅改變散射角θ,則常數,與sin(θ/2)成反比。
⑵同一α粒子源,同一種金屬箔,同一散射角,改變金屬箔厚度t,有。
⑶同一α粒子源,同一種金屬箔,同一散射角,改變α粒子初速,有常數,即與入射α粒子的動能E的平方成反比。
⑷同一α粒子源,同一散射角,對同一Nt值,則dN'與
成正比。

盧瑟福公式結果

上述四個結論,在1913年蓋革-馬斯頓實驗中得到證實,僅第四個結論中金屬原子電荷數Z2測量不夠準確。1920年,查德維克(J.Chadwick)改進了實驗裝置,用盧瑟福散射公式第一次直接從實驗測定了Cu、Ag、Pt的核電荷數Z2,證明了原子的核電荷數等於該元素的原子序數,有力地證明了盧瑟福散射公式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