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盆禿子

鎖定
大凡熟知天橋的老北京人都知道盆禿子這個人。盆禿子是該藝人的綽號,其真名實姓已無從可考。只因他在天橋敲瓦盆兒兼唱小曲兒,加上他腦袋禿頂,故而大家夥兒都叫他盆禿子。
中文名
盆禿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盆禿子人物經歷

盆禿子本人,有兩個明顯的外貌特徵,一是禿頂,只鬢角有些頭髮。二是走路時一拐一拐的,就像是《八仙過海》中的鐵枴李一般。
敲着瓦盆唱小曲是有歷史典故的。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的故事,確是流傳至今廣為人知的。以缶為打擊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唐堯時代。據《文獻通考》中,《樂考》記載:“古缶,形如足盆或曰形如覆盆,以四杖擊之。”通過查證有關史籍,可以看到,相傳在堯時,有老者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這段歌詞,後來成為歌頌太平盛世的典故。又從考證得知:擊壤,便是擊缶。唐堯以後的春秋、戰國、秦、漢諸朝代,都有關於擊缶以和樂曲的記載。如:《漢書·揚惲傳》中就載有這樣的文字:“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
盆禿子的表演與眾不同的是,他表演時拿着一隻大瓦盆,用一雙筷子敲擊瓦盆的不同部位,發出高低不同的響聲,敲出的各種聲調,再加上隨口編出的詞曲,抓哏博人一笑。孫寶才這樣説過盆禿子:“盆禿子是個怪人。他頭上禿光光的,只兩個鬢角倒有些毛,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好像個鐵枴李。他拿着一個瓦盆,直徑有二尺,深有一尺,用一雙筷子敲來敲去,卻也能敲出五音十二律來。他一邊敲,一邊唱,隨口即興編詞逗人笑樂。”

盆禿子人物評價

盆禿子擊瓦盆兒,坎坎做聲,雖非八音克諧,但清越合於樂律,與他所唱的抑揚頓挫的小曲兒應和為一體,追根溯源,倒也有些上古之遺風。故清代詩人楊曼卿在《天橋雜詠》中贊盆禿子:
曾見當年盆禿子,盆兒敲得韻錚錚;
而今市井會新調,豈識秦人善此聲?
擊缶唱歌形似丐,斯人今已不堪論。
笑他俗子無知識,妄擬莊周浪敲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