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皮膚豬囊尾蚴病

鎖定
皮膚豬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utis)是因豬肉絛蟲(Taeniasolium)的幼蟲(囊尾蚴)寄居於皮下組織內所引起的皮膚病,豬為天然中間宿主,人亦可為中間宿主。

皮膚豬囊尾蚴病症狀體徵

包囊發生於皮下組織時主要表現為結節,可有豌豆至粟子或更大,呈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緊張而有彈性,可遊動,無自覺症狀,無炎症反應及色素改變。發生於四肢深部組織和肌肉者,可引起該患肢呈象皮樣腫大。還可侵犯四肢屈側、頸部、乳房及陰部。眼、腦及心、肝、肺等內臟均可被累及。
囊尾蚴死後可鈣化,通過放射顯影術可證實,囊腫觸診有波動,穿刺時抽出透明白色乳狀液體。包囊數目不定,可由數個至數百個,經過緩慢,隨年齡增大,逐漸增大加多。部位不定,多見於軀幹、上肢,亦可侵犯四肢屈側、頸部、乳房及陰部。眼、腦及心、肝、肺等內臟均可被累及,引起相應的症狀。

皮膚豬囊尾蚴病用藥治療

包囊數目少者可行手術摘除,摘除時,包囊應完整不使破裂,或於包囊內注酒精或鹽酸依米丁(土根鹼)。吡喹酮20mg/?,每天3次,共2~3天。

皮膚豬囊尾蚴病飲食保健

1、皮膚豬囊尾蚴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

皮膚豬囊尾蚴病預防護理

嚴格執行肉類檢查制度和飲食衞生,對肉類加工人員及畜牧飼養人員,加強教育,注意滅蟲、消毒工作。

皮膚豬囊尾蚴病病理病因

是因為豬肉絛蟲的幼蟲寄居於皮下組織內所引起。

皮膚豬囊尾蚴病疾病診斷

1.粉瘤 少數孤立,性質柔軟,無波動現象,內含固體物質。
2.汗囊瘤 成自單層結體組織膜,內含淡黃色液體,系汗液瀦留所致,活檢易於辨別。
3.神經纖維瘤 較柔軟,有細莖連於神經,常伴髮色素性母斑、局部色素沉着及雀斑等,檢查不見包囊及幼蟲。

皮膚豬囊尾蚴病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嗜酸性細胞計數往往顯著增加;無菌新鮮囊液(1∶1000)2ml皮內注射,數小時後注射部位發生紅斑或水皰者為陽性,如結果為陰性,可增加濃度再作試驗;補體結合反應及沉澱反應亦有助於診斷。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可見囊壁系由多層結締組織膜所組成,內層為實質膜,內有澄清液體及幼蟲,如蟲已死可鈣化。

皮膚豬囊尾蚴病併發症

眼、腦及心、肝、肺等內臟均可被累及。

皮膚豬囊尾蚴病預後

發生於四肢深部組織和肌肉者,可引起該患肢呈象皮樣腫大。還可侵犯四肢屈側、頸部、乳房及陰部。眼、腦及心、肝、肺等內臟均可被累及。

皮膚豬囊尾蚴病發病機制

人食用未煮熟的囊蟲寄生的豬肉或被蟲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物、蔬菜,在胃腸道內孵化成為六鈎蚴,經淋巴或血行播散全身,發育成囊蟲,形成本病。包囊發生於皮下組織時主要表現為結節,發生於四肢深部組織和肌肉者,可引起該患肢呈象皮樣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