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鳳翔

鎖定
白鳳翔(1897-1942),熱河圍場(今屬河北省)人。綠林出身,曾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1928年由東北軍收編任暫編騎兵第一師第二旅旅長、獨立騎兵第六旅旅長、騎兵第六師師長。1935年4月15日授少將銜。同年9月率部參加西安事變 [1]  ,在西安事變中指揮了臨潼扣蔣這一重大行動 [2]  。1938年任熱河先遣軍司令。1942年病逝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白鳳翔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北省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畢業院校
東北講武堂廬山軍官訓練團

白鳳翔人物生平

白鳳翔生於1897年,原籍熱河省圍場縣新拔鎮,兄弟三人,排行第三,家境貧寒,終日不得温飽。白鳳翔15歲時便替人趕牲口馱腳養家餬口。
那時,圍場縣農村經常遭兵匪襲擾,民不聊生,白鳳翔也經常遭到土匪搶劫。後來,土匪頭子鮑振合見白鳳翔膽大藝高,便收留白鳳翔給自己做“貼竿的”(即副手)。白鳳翔在匪隊混了一段時間,因其生性好強,不甘寄人籬下,不久便另立了竿子,自稱“白三煙王竿”。
白鳳翔性格剛直火爆,是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血性男子。他“拉竿子”後不坑良民,不害貧户,專與富户惡霸作對。對自己的同夥處事公平,因而深得部下的信任,四鄉里有許多人聞聲投奔他。他的隊伍有幾百人,名聲大震,成為“翔字號”大掌櫃的,稱霸一方。不久又率部一舉打下赤峯縣城,活捉縣長,開倉濟貧,在東北影響很大。
1928年初,張學良收編了他的人馬,命其駐守圍場縣一帶,後被調到黑龍江北部密山縣戍邊。
1933年3月,日寇入侵。熱河、察哈爾等地相繼失陷。白鳳翔深感國破家亡之痛,但他還是服從了不抵抗和撤退的命令,隨東北軍進關。
進關後,白鳳翔部隊被正式收編為東北軍騎兵第六師,白鳳翔任師長,與日軍轉戰在華北北部地區。
1934年,白鳳翔參加蔣介石的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期受訓。
1935年,蔣介石基於反共需要,組織“西北剿匪總司令部”,把東北軍作為反共內戰的工具。東北軍騎兵六師白鳳翔部被派往甘肅慶陽一帶駐防。當時,白鳳翔的家鄉已在日寇的鐵蹄之下,騎兵六師官兵中大部分是熱河圍場一帶人,在國破家亡、背井離鄉的情況下,十分關心的是抗日救國,打回老家去,思鄉、厭戰情緒甚濃。
1936年初,圍攻陝北紅軍失敗,白鳳翔部隊險些全軍覆沒,其所率領的部隊被圍困在山上整整3天,直到紅軍撤離,方狼狽下山。紅軍的全體官兵同心協力,作戰勇猛頑強,機智靈活的戰術使白鳳翔部這個一向自負的人亦自愧弗如,認識到繼續“剿共”是沒有出路的。從此以後,白鳳翔部駐守在甘肅固源縣一帶,保存實力,消極待命。
騎兵軍成立後,張學良派到騎兵軍裏的聯絡參謀王再天同志是中共地下黨員。這些同志對白鳳翔等人均有很大影響。經常與白鳳翔、劉桂五等人來往,促膝談心,抒發思鄉之情,或指點江山,評論時政,探討抗日救國之良策。現實的教育和地下黨同志所做大量工作,加上黃顯聲副軍長對共產黨的主張積極贊同,騎兵軍很少和紅軍產生摩擦,尤其是騎兵第六師,經過多次交往,與紅軍結成了友軍關係 [3] 
1936年12月9日,張學良秘密召見白鳳翔,向他袒露苦衷並授命他指揮臨潼兵諫行動。張學良説:“你的忠誠俠義,我是深知的,所以特找你擔任這救國救人的偉大事業,我相信你絕對願意做,也絕對能勝任這神聖的任務。”白鳳翔聞言後激憤地説:“拍拍良心我們如不打回老家去,實在對不起任何人。現在我們不打敵人打自己,真是最痛心的事,我定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白鳳翔將軍就是抱着“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和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毅然指揮了震驚中外的臨潼扣蔣行動。
1936年12月12日凌晨2點,白鳳翔將軍受張學良將軍的重託,嚴密部署指揮騎六師骨幹和東北軍總部衞隊營官兵,奔赴臨潼華清池。於凌晨5時半打響了西安事變最驚心動魄的第一槍。他冒着槍林彈雨鎮定指揮,經過近兩個小時激戰,全部解決了蔣的衞隊武裝,終於在驪山山腰虎斑石處將躲藏的蔣介石搜到,請回西安城。白鳳翔將軍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兵諫任務,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實現全民族抗戰建立了不朽功勳 [2] 
西安事變後,國民黨削去了白鳳翔的軍職,給他掛了個養閒的高號文職,白鳳翔一氣之下辭官回家,回北京隱居。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以東北為基地大舉進攻中原。白鳳翔將軍在家裏再也待不下去了,他毅然丟棄了在北京城內的房產和西郊的兩顧多地,帶上副官常國賓,開着自己的小汽車去南京。沿途多次遭到日軍飛機的空襲,後來汽車被炸燬,棄置路旁。白鳳翔等人硬是改乘其它汽車日夜兼程趕到南京,要求面見蔣介石,請求批准他重返前線,殺敵報國。後來還是通過錢大鈞疏通,也迫於全國抗戰形勢的需要,才答應讓白鳳翔重新上任。委任他為抗日先遺軍司令,但沒有撥給一支槍炮和一個人,只給了兩萬元籌建經費。就是這樣,對抗日心切的白鳳翔來説也已經很滿足了。他變賣了自己家中部分財產,收攏舊部開始組建先遣軍。
1940年初,先遣軍在陝北一帶組建整頓就緒,開赴察哈爾、綏遠前線,歸傅作義、馬占山統一指揮對日作戰。綏遠、察哈爾、熱河一帶是白鳳翔聞蕩江湖的基地,他的同夥與舊部很多,在抗日情緒高漲年代,先遣軍發展很快。從陝北組建時的初具規模,到1941年,已經發展到五個師,打了不少漂亮仗,對日軍威脅很大。日軍集中了優勢兵力圍先遣軍,將先遣軍重重包圍。先遣軍在白鳳翔率領下苦戰兩個多月,始終沒能衝出重圍。白鳳翔自己亦在綏遠固陽戰役中腹部受傷。眼看先遺軍彈盡糧絕,陷於絕境。日偽軍軟硬兼施,多次招降先遣軍,都被白鳳翔拒絕。後來電請蔣介石,蔣介石回電:“曲線救國,保存實力,伺機反正。”經偽蒙軍總司令李守信從中説合,白鳳翔部詐降日軍。但日軍並沒有因此信任白鳳翔。直到陝西方面的國民黨特務機構將在陝南隴縣縣城居住的白鳳翔的老母親和妻子兒女作為漢奸家屬抓了起來,押到西安五味什字附近的大青旅社(該旅社是特務機關的秘密監獄)的消息傳出後。日軍才對白鳳翔略微放心。
白鳳翔從此在相當一段時間裏,身背漢奸罪名,與日偽軍周旋。
1942年,白鳳翔召集親信密謀反正。當時白鳳翔正在生病,但仍然告訴他的副宮王捷三説:“不要因為我有病推遲反正日期,一切照原計劃進行。”可惜這支隊伍良莠不齊,日軍對白鳳翔部的反正計劃有所覺察。日本駐包頭的特務機關長稻森利柱偵悉先遣軍反正的動向,即向其上司呈報,日軍派醫生藉口給白鳳翔看病,給他打了一針慢性毒針,使其全身浮腫,死在反正途中,時年四十六歲。先遣軍失去了總指揮,5個師只拉出去了3個師。白鳳翔的屍體在混戰中也被丟在路旁,就這樣了卻一生 [3] 

白鳳翔捉蔣抗日

1936年12月8日,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經多次努力,請求蔣介石放棄“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失敗後,決定發動“兵諫”。他打電報通知駐守在甘肅固源的白鳳翔來西安。白鳳翔遵命前來,並帶了幾名副官,親信,其中有常國賓(白鳳翔的義子)是白鳳翔的隨從副官,連長寇寶珠和另幾名副官孫德泰、宋連甲等。白鳳翔到西安後,在家中待命。當天下午,張學良將在長安縣王曲軍官訓練團受訓的騎兵第六師十八團團長劉桂五叫到西安,張學良帶着白鳳翔、劉桂五兩人去臨潼,以去熱河一帶打游擊為名,向蔣介石辭行,讓他們藉機察看了蔣介石的住所地形。
12月11日晚,10時許,白鳳翔,劉桂五接到通知去見張學良,他們來到張公館,走進張學良的辦公室,見張學良揹着手,低着頭,面色沉重,心有所思,來回地踱步過了好一會兒,他低聲説:“我想了好久,才挑選了你們兩人”。接着,張學良又自顧踱步片刻才説;“現在我交給你們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這任務關係到我們東北軍的生死存亡問題·····”説到這裏,張學良停步,站在白鳳翔,劉桂五面前,雙目凝視着白、劉的面孔,白鳳翔立即表示:“只要副司令命令,我白鳳翔就是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劉桂五説:“我們一定完成任務,請副司令放心”。張學良聽後面色釋然,繼而嚴肅而鄭重地説:“很好,現在我決定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命令你倆到臨去請蔣委員長進城共商國家大事”。劉桂五問:“紅軍和楊主任怎麼辦呢?”張學良回答。“一切都安排好了,你們去臨潼要用的汽車和衞隊也準備好了”。這次行動由白鳳翔師長為總指揮,劉桂五團長、孫銘九營長與華清池王玉贊衞隊裏應外合配合捉蔣(王玉贊是東北軍衞隊營第一營營長)。白鳳翔與劉桂五離開張公館時,張學良又命令副官給他們和隨從人員12支手槍,送到門口,張學良又再三叮嘴道:“你們可千萬要注意,不要傷害蔣介石”。白鳳翔説:“反正就是要活的,不要死的。”就這樣,白鳳翔擔負起臨潼捉蔣的重任。
白鳳翔離開張公館,回到了玄鳳橋豐富裏家中,顧不得休息即命令副官常國賓及衞士不得離開,馬上檢查槍械。安排就緒,白鳳翔叫伙伕炒了幾盤好菜,請全家人一起喝酒,席間白鳳翔對家裏人説:“今晚我要外出執行一項重要任務,萬一回不來,你們都不要太難過,記着,我乾的這是正道事兒,死得其所,至於什麼任務,不便説,你們也別問。”
1936年12月12日,零晨2時,白鳳翔、劉桂五在金家巷與孫銘兒會舍,同車到壩橋東面王協一連隊的集中地,整理好隊伍,白鳳翔給大家作戰前動員,他簡要地講了任務性質,並對大家説:“我們東北軍如今無家可歸,這都是蔣介石不讓我們抗日造成的。張副司令要帶我們抗日,蔣介石卻叫我們打內戰,企圖讓共產黨來消滅我們。我們不願去打內戰,蔣介石就要把我們調到外省,並且加害張副司令,這我們能答應嗎?現在張副司令命令我們到臨潼去,強把蔣介石請到西安來,叫他同意停止內戰,打日本人。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打回東北老家去,雪恥洗辱。大家注意,張副司令命令我們決不能把蔣介石打死,一定要活捉,能完成任務嗎?”官兵們齊聲答道:“能完成任務。”一切都安排好後,白鳳翔、劉桂五,孫銘九三人率部乘車朝臨潼進發。
凌晨四點多鐘,一〇九師一個團已先將華清池包圍。孫銘九的汽車趕到華清池,本想直接闖進院內,被蔣介石的護衞哨發現,孫銘九領人擊斃哨兵,衝開大門,直搗院內,並令王協一率兵包圍禹王廟的憲兵。自己領一部分人衝進兩道門,朝蔣介石的住所五間廳衝時,遭到蔣介石衞隊的猛烈抗擊,便改道從假山石小道摸進五間廳。發現蔣介石的衣、帽、假牙都在,人卻不見了。這時,白鳳翔,劉桂五亦率人來到五間廳,聽了孫銘九的報告,白鳳翔走進蔣介石的卧室牀前,伸手摸了摸蔣睡過覺的被窩,還有餘熱,判斷蔣介石不會走得太遠。即命令士兵在院內各處搜索,此時天已放亮。白鳳翔忙掛電話向張學良報告:“蔣介石還沒捉到。”張學良指示白鳳翔:“一定要找到,9點鐘以前找不到蔣介石你拿頭來見我。”白鳳翔深知這句話的分量,一旦讓蔣介石跑了,甭説他的頭,就連張學良自己的頭也保不住。他與劉桂五、孫銘九率兵搜遍了華清池大院內外,又審問了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錢大鈞和所有的衞士、憲兵。正在這時忽然聽到一名士兵前來報告:在華清池後門上山處發現了蔣介石的一隻鞋。白鳳翔馬上命令劉桂五、孫銘九、王玉瓚率兵搜山。特務營班長陳思考在驪山腰找到了躲在卧牛石旁邊夾縫中的蔣介石。蔣介石當時又凍又怕,渾身打顫,翻牆逃生時摔傷了脊骨,十分狼狽。孫銘九與人替換把蔣介石背下山。白鳳翔見捉到了蔣介石,立即命人給西安城內張學良掛電話報告。負責外圍的劉多荃師長正在電話機旁,即向張學良報告:“已捉到蔣介石”。張學良命令馬上把蔣介石送到西安。白鳳翔把自己的狐皮大衣脱下來披在只穿了件薄衣衫的蔣介石身上。命令把蔣擁進汽車,和孫銘九陪送進城。這時蔣介石的待衞長蔣孝先(蔣的親侄子)也想上車。劉多荃師長給自鳳翔使了個眼色,白鳳翔把副官叫到一旁,令他將蔣孝先帶到角落處擊斃。
捉蔣任務勝利完成後,張學良將軍論功行賞,授給白鳳翔等人獎金萬餘元,並準備提拔白鳳翔,後因張學良將軍被蔣介石扣留在南京,未得實現 [3] 

白鳳翔家庭情況

白鳳翔先後娶了三個妻子,第一個夫人劉素琴是白鳳翔給人趕牲口馱腳時娶的。第二個夫人劉素貞家裏是土財主,人長得很漂亮。當時,白鳳翔已被收編,成為東北軍騎兵第六師師長,駐守在熱河一帶。劉素貞的父親也是熱河圍場人,雖有錢卻無勢,於是將自己的獨生女兒嫁給白鳳翔,以求有個靠山。劉素貞嫁給白鳳翔後,常常隨軍或陪同白鳳翔出入於社交場所。第三個夫人馮月蓮也是熱河人,是白鳳翔到西北“剿共”前娶的。在白鳳翔的大家族中管理家務,白鳳翔死後,隨女兒白雅芳去台灣。
白鳳翔死後,國民黨特務機構放了白鳳翔的全家,並給家屬發了烈屬證,每月給白鳳翔的母親及家人一點撫卹金。白鳳翔死後,家產被洗劫一空,靠那點撫卹金維生當然是十分艱難的。流落在陝西的十幾口家人也是妻離子散,長子白亞明失蹤,迄今無下落,次子白亞洲少亡;大女兒白雅麗遠嫁外省,二女兒白雅芳嫁給了國民黨空軍陳昌輝,並帶走白鳳翔最小的兒子白亞權及四女兒白雅梅。西安臨解放時,留在西安的只有白鳳翔的二夫人劉素貞和八十多歲的母親及三女兒白雅芬。
劉素琴解放前在家鄉病逝,劉素貞尚健在,隨女兒白雅芬、女婿靳養正(黃埔學校畢業)住在陝西省作家協會宿舍。馮月蓮仍在台灣。
白鳳翔的二女兒白雅芳現居台灣;小兒子白亞權、小女兒白雅梅在香港 [3] 

白鳳翔後世紀念

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對革命有過貢獻的人,1956年,周總理指示陝西省委統戰部,一定要找到白鳳翔的親屬,經過有關部門調查,尋找,終於找到了白鳳翔的第二個夫人劉素貞。白夫人被請到羣眾堂(現西安人民大廈)參加了“西安事變”20週年~紀念大會,當請柬送到白夫人手裏時,白夫人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給她的,她把請柬退回去了兩次,最後還是統戰部的同志親自前去做了些説明,白夫人才相信這份請柬是給她的。參加了這次紀念大會以後,白夫人被選為蓮湖區政協委員,每月發給生活費。從此,白夫人生活有了着落,政治上受到了尊重。三年困難時期,遠在貴州教書的大女兒白雅麗因丈夫去世,想調到白夫人身邊,她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周總理即指示有關部門予以妥善安排,將白夫人的大女兒調到西安。
1981年,“西安事變”45週年,中央統戰部把白夫人接到北京開會,陝西省委統戰部派專人護送。會後,鄧穎超同志還招待白夫人等在一起吃飯。每逢新春佳節,省統戰部就派人到白夫人家中慰問、送錢,使劉素貞這位80高齡的老人十分感動。
1986年,“西安事變”50週年,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在京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白鳳翔將軍的女兒白雅芬參加了紀念大會。紀念大會上,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與讚揚了張學良、楊虎城、白鳳翔、劉桂五等愛國將領的歷史功績,各地學術界以及東北軍、十七路軍的舊屬紛紛著書立説,緬懷愛國有功的將士們,為他們樹碑立傳。藉此,告慰長眠於九泉之下的白鳳翔將軍 [3] 
2020年9月2日,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羣體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