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

鎖定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分別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白雲街道管江岸、餘姚市陸埠鎮十五岙村化安山東南麓、奉化市蓴湖鎮烏陽觀山南麓和海曙區南郊王家橋苗圃南端的全氏墓地,是浙東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史蹟。 [2]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由白雲莊和黃宗羲墓、萬斯同墓、全祖望墓組成。白雲莊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甬上證人書院、萬氏故居和萬氏墓地組成,建築面積約650平方米。黃宗羲墓正面呈駝峯狀,居中嵌立梅園石墓碑一塊,墓前闢有長方形拜壇,置有石桌凳。萬斯同墓朝南略偏西,由大學士王頊齡題碑文,戲劇家裘璉撰墓聯,方苞撰寫墓表,楊無咎撰墓誌銘。全祖望墓坐東朝西,呈橫長方形。 [2] 
2006年5月25日,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白雲街道管江岸
浙江省餘姚市陸埠鎮十五岙村化安山東南麓
浙江省奉化市蓴湖鎮烏陽觀山南麓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南郊王家橋苗圃南端的全氏墓地
所處時代
明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47-3-25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黃宗羲生前自尋墓址,營建了極其簡樸的生壙。其逝世後,兒孫遵照遺囑辦理葬事,由清初史學家全祖望撰寫神道碑文,蕭山毛奇齡撰墓誌銘。原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萬斯同墓始建,大學士王頊齡題碑文,翰林裘璉撰墓聯,方苞撰寫墓表,楊無咎撰墓誌銘。後長期湮沒無聞,清末才被當地人發現。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萬斯同墓大修,並在蓴湖建“鄉賢祠”一所。
1966年,萬斯同墓被人為破壞,
1981年,文物部門在黃宗羲墓原址按原貌修復。
1985年,修復萬斯同墓及拜壇。 [3]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建築格局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為浙東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史蹟,分佈於寧波城區、餘姚、奉化等地。白雲莊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甬上證人書院、萬氏故居和萬氏墓地組成,建築面積約650平方米。黃宗羲墓正面呈駝峯狀,居中嵌立梅園石墓碑一塊,墓前闢有長方形拜壇,置有石桌凳。萬斯同墓朝南略偏西,由大學士王頊齡題碑文,戲劇家裘璉撰墓聯,方苞撰寫墓表,楊無咎撰墓誌銘。全祖望墓坐東朝西,呈橫長方形。 [2]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主要建築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白雲莊

白雲莊
白雲莊(2張)
白雲莊位於寧波市海曙區白雲街道管江岸,原為明末户部主事萬泰的莊園,清初浙東史學派開創者黃宗羲應萬泰等邀請於此設“甬上證人書院”講學。白雲莊佔地達4000平方米,由甬上證人書院、萬氏故居和萬氏墓地組成,有建築四幢約650平方米。其中坐西朝東和坐北朝南的人字坡硬山頂建築各二進,明代台門一座。莊內闢“浙江學術文化陳列”和“萬氏史蹟陳列”。書院西側有萬邦孚、萬斯選、萬斯昌、萬世標墓。萬邦孚墓道前立有明代石牌坊一座,題“明都督萬公貞藏”,墓前設華表,墓道立石馬一對和黃宗羲撰萬斯選墓誌銘等。 [2]  [4]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黃宗羲墓

黃宗羲墓
黃宗羲墓(1張)
黃宗羲墓位於餘姚市陸埠鎮十五岙村化安山東南麓,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黃宗羲生前自尋墓址建造。墓的正面呈駝峯狀,由塊石錯縫砌成,居中嵌立梅園石墓碑一塊,書“黃公梨洲先生墓”。墓前闢有長方形拜壇,置有石桌凳。拜壇前為荷花池,池邊闢有梅園。池北建有一座石亭。距墓東200米處有黃宗羲隱居著述之處龍虎草堂,墓東南200米處有黃宗羲之父、明東林黨骨幹黃尊素之墓。 [2]  [4]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萬斯同墓

萬斯同墓
萬斯同墓(2張)
萬斯同墓位於奉化市蓴湖鎮烏陽觀山南麓,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墓朝南略偏西,直徑7米,從墓後壁到拜壇前沿深17.7米,拜壇呈方形。拜壇上有祭桌一、石凳二,墓前100餘米處有牌坊一座,上有“萬季野先生墓道”六字及時人題的對聯,墓道口有華表一,上書“萬鄉賢墓”四字,“文革”中墓遭破壞。大學士王頊齡題碑文,戲劇家裘璉撰墓聯,方苞撰寫墓表,楊無咎撰墓誌銘。 [2]  [4]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2張)
全祖望墓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南郊王家橋苗圃南端的全氏墓地,坐東朝西,前為廟前河,北與西塘河相接,南與南塘河相連。墓呈橫長方形,面闊7.3米,進深4.2米,四周用條形石塊堆砌,高1.22米,墓碑系原物,高1.22米,長7.3米,墓碑上刻“謝山全太史墓”。祭台兩側豎有兩方“全祖望先生傳”的碑刻和兩根方形石柱,柱上刻有兩隻形態可掬的獅子,為鎮墓獸。西北側尚有祖塋全氏明代神道石坊。 [2]  [4]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黃宗羲(1610~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世稱梨洲先生,餘姚黃竹浦人。清初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 [2] 
萬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號石園,私諡貞文,鄞縣管江岸人。布衣,清初史學家,撰有《明史稿》。 [2] 
全祖望(1706~1755年),字紹衣,號謝山,浙江鄞縣(今寧波市)人。浙東學派的重要人物,史學家。浙東學派的學術成就和啓蒙民主主義思想,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維新變法前,梁啓超、譚嗣同等人宣傳黃宗羲的啓蒙思想作為變法的理論依據。 [2]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白雲莊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白雲街道管江岸。 [2] 
黃宗羲墓位於浙江省餘姚市陸埠鎮十五岙村化安山東南麓。 [2] 
萬斯同墓位於浙江省奉化市蓴湖鎮烏陽觀山南麓。 [2] 
全祖望墓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南郊王家橋苗圃南端的全氏墓地。 [2] 
交通信息
乘坐寧波市內軌道交通1號線至澤民站(C口出)下車,步行930米可達白雲莊。
乘坐餘姚市內公共交通餘姚515路至陽明山莊站下車,步行1.5千米可達黃宗羲墓。
乘坐寧波市內公共交通273路至陽蓴湖岙站下車,步行140米可達萬斯同墓。
乘坐寧波市內公共交通507路至婦兒醫院站下車,步行1.2千米可達全祖望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