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花崖豆木

鎖定
白花崖豆木(俗稱緬甸雞翅木、黑雞翅):盛產於緬甸和泰國。是崖豆屬植物,木材光澤弱;無特殊氣味和滋味;紋理直至略交錯;結構中,略均勻,甚硬;強度高。 乾燥性能良好,木材花紋很美觀,一般來製造名貴傢俱。
中文名
白花崖豆木
別    名
緬甸雞翅木
黑雞翅
學 名
Millettia leucantha Kurz
蝶形花亞科
崖豆屬
雞翅木類
產地分佈
緬甸和泰國
植物界

白花崖豆木形態特徵

心材黑褐或慄褐色,常帶黑色條紋;管孔肉眼可見;密度大,沉於水;材質光滑細膩。樹心有沙石心,即類似沙石一樣的東西,並呈放射狀的紋路由樹心向外擴展。這沙石心極硬,有時會崩鋸。沙石心在整個樹材中的比例不等,少則20%,多則50-60%。緬甸雞翅木的成材期大約150-200年左右,這時大多直徑可達30-40公分,粗一些的可達60-70公分,不過很少見,又稱之為“老雞翅木”。

白花崖豆木分佈範圍

白花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
中等喬木,枝下高可達7~8m,直徑0.6m;產緬甸和泰國。

白花崖豆木宏觀

白花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
木材散孔。心材紫褐色或深巧克力褐色,與邊材區別明顯。
邊材淺黃色。生長輪不明顯或明顯。後者介於較寬纖維組織帶(幾乎無管孔)。
管孔肉眼下可見、數少、大小中等、大小不一,分佈欠均勻,散生,部分管孔內含褐色或淺色沉積物。
軸向薄壁組織肉眼下明顯,數多,傍管帶狀(與機械組織相間排列,常呈同心帶),環管狀及輪界狀。
木射線放大鏡下可見,密度中,窄至略寬。波痕肉眼下略見。胞間道未見。

白花崖豆木微觀

導管橫切面為卵圓形及圓形。
單管孔,少數徑列復管孔(2~4個),稀管孔團,散生:2~6個/mm2、最大弦徑232μm、平均153μm。
白花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
導管分子長250μm,大部分管孔內含有樹膠或沉積物,螺紋加厚缺如。
管間紋孔式互列,略呈多角形,系附物紋孔。導管分子疊生。穿孔板單一,略傾斜。
導管與射線間紋孔式類似管間紋孔式。軸向薄壁組織量多,主為傍管帶狀(不規則,有時為斷續帶狀,寬2~8細胞),疏環管孔,有時側向伸展,翼狀,輪界狀,通常較規則(寬1~3細胞)呈同心線。
薄壁細胞具樹膠,分室含晶細胞量多,內含菱形晶體可達17個或以上,疊生。
木纖維壁甚厚,與帶狀薄壁組織相間排列,直徑18μm、長1550μm;疊生、紋孔小,常直立。
木射線5~8根/mm,疊生。單列射線甚少,高3~13細胞。
多列射線寬2~6(多數4~5)細胞;高6~16細胞。
射線組織為同形多列或同行單列及多列。射線細胞多列部分多為卵圓形,含少量樹膠晶體未見。
胞間道缺如。 [1] 
材料:W13944,W15258(緬);W20361(泰)。

白花崖豆木木材性質

白花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
木材光澤弱;無特殊氣味和滋味;紋理直至略交錯;結構中,略均勻。木材甚重(含水率12%時密度為1.02 g/cm3),甚硬;強度高。 乾燥性能良好,但有時發生表面細裂紋。木材很耐腐,心材幾乎不受任何菌蟲危害。木材鋸解困難,尤以乾燥後為然,最好生材時就進行加工。木材在徑切面呈現深淺相間的條狀花紋,並不特別引人注目,而在弦面呈現羽狀條紋很美麗。在印度台拉登(Dehradun)木材館展於一塊6英尺(約1.62m)高的標本即具這種花紋。

白花崖豆木主要價值

木材花紋很美觀,可用來製造名貴傢俱(特別適宜製作雞翅木類的紅木傢俱)、隔牆板,可試用低温蒸煮旋切裝飾單板,由於木材強度大又耐久,在緬甸多用做柱子、橋樑及農具如耙等。

白花崖豆木主要區別

①白花崖豆木顏色較深,鐵刀木顏色較淺而帶黃,徑面常呈深淺相間條紋 [2] 
②白花崖豆木密度較大。
③白花崖豆木軸向沉香薄壁組織帶狀寬多數4~6細胞,有時為斷續帶狀,鐵刀木軸向薄壁組織帶狀寬多數5~8細胞。
④白花崖豆木射線組織多列多數為4~5列,而鐵刀木多數則為2~3列。
參考資料
  • 1.    劉鵬,楊家駒.東南亞熱帶木材: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 2.    李英健.東盟紅木鑑賞: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